第 100 天 • 最終章

成長型心態 vs. 固定型心態

相信改變的力量 - 最終章:從「證明自己」到「提升自己」的心態轉變

🎉 挑戰完成!

恭喜你完成了100天心理學效應挑戰

什麼是成長型心態 vs. 固定型心態?

這是由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卡蘿·杜維克(Carol S. Dweck)提出的著名理論。它描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關於個人能力與智力的核心信念,而這兩種信念會深刻地影響我們的學習、韌性與人生成就。

固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

核心信念:

認為智力、才能、品格等基本素質是與生俱來、固定不變的。

行為特徵:

倾向於不斷地「證明」自己很聪明、很有天賦。他們害怕挑戰、視努力為能力不足的表現、輕易放棄、並將批評視為人身攻擊。

成長型心態(Growth Mindset)

核心信念:

認為能力與智力可以透過努力、學習、策略和堅持來培養和發展。

行為特徵:

倾向於不斷地「提升」自己。他們擁抱挑戰、視努力為通往精通的必經之路、從失敗中學習、並將批評視為有價值的回饋。

重要澄清:這兩種心態並非一個需要「避免」的偏誤,而是一種可以被覺察、理解和轉變的思維模式。我們的目標是學習如何辨識並克服固定型心態的局限,並有意識地去培養成長型心態。

三種情境下的實例

工作情境:面對一個高難度的專案

情境:主管指派一個極具挑戰性、團隊中沒有人做過的新類型專案,要求員工在三個月內提出初步方案。

❌ 固定型心態的員工(小明)

內心想法:「這根本不可能完成,我又沒做過這個,完全沒天分。如果接了,最後失敗了,一定會讓老闆覺得我很無能。」

行為表現:迴避挑戰、拖延、抱怨任務太難,當遇到第一個困難時就想放棄。

✅ 成長型心態的員工(小華)

內心想法:「哇,這聽起來好有挑戰性!雖然我現在還不知道怎麼做,但這正是一個學習新技能、拓展能力圈的絕佳機會。」

行為表現:積極地擁抱挑戰、將大目標分解成小步驟、主動尋找資料、請教專家、不怕犯錯並從錯誤中快速迭代。

結果:三個月後,小明可能只交出了一份敗衍了事的報告,並把原因歸咎於「任務本身不合理」。而小華則可能已經建立了一個可行的專案框架,並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大量新知識,獲得了主管的賞識和信任。

個人生活:學習一項新才藝

情境:兩位成年人,決定開始學習彈吉他。

❌ 固定型心態的學習者(阿傑)

內心想法:在上了幾堂課後,他發現自己的手指不靈活,和弦總是按不好。他看到比他晚學的人進步還比他快。他心想:「唔,看來我真的沒有音樂天分。」

行為表現:練習的挫敗感非常重,只要彈錯就覺得很煩躁。他開始找各種藉口不練琴,並很快就放棄了。

✅ 成長型心態的學習者(小美)

內心想法:她也遇到了手指疼痛、和弦轉換不順的問題。但她的想法是:「孰,這很正常,每個初學者都會遇到。我的手指肌肉還需要時間來適應和訓練。」

行為表現:她把困難視為過程的一部分,專注於每天微小的進步。她會上網找教學影片,請教彈得好的朋友,並享受從彈出一個完整和弦到彈完一小段旋律的每一個小小的成就感。

結果:半年後,阿傑的吉他已經積滿了灰塵。而小美,雖然還不是高手,但已經能自彈自唱好幾首喜歡的歌曲,並從中獲得了極大的樂趣和自信。

人際關係:面對伴侶的批評與回饋

情境:伴侶向你提出一個建議,希望你能改進某個生活習慣,例如:「你每次用完東西都亂放,我希望你能物歸原位。」

❌ 固定型心態的回應

內心想法:(將批評視為人身攻擊)「她就是在嫌我!她覺得我就是個郋迫、糟糕的人。我就是這個樣子,改不了了!」

行為表現:立刻採取防衛姿態、反唇相訏或者生悶氣,認為對方在否定你這個人。關係因此變得緊張。

✅ 成長型心態的回應

內心想法:(將批評視為成長的機會)「孰…她會這樣說,表示我的這個習慣確實影響到她了。這是一個我可以為了讓我們的共同生活更美好而做出努力的地方。」

行為表現:先聆聽對方的感受,然後說:「謝謝她告訴我她的感受,我以前確實沒太注意。我們一起想想有什麼好方法,可以幫助我記得把東西放回原位?」

結果:固定型心態讓一次普通的溝通,變成了對個人價值的保衛戰,傷害了彼此的感情。而成長型心態則將同一個情境,轉化為一次共同解決問題、增進關係的機會。

如何培養成長型心態?

1 覺察並接納你的「固定型心態」聲音

每個人心中都有固定型心態的聲音。當它出現時,先不要評判,只是單純地覺察它:「哦,我的固定型心態又跑出來了。」

2 為你的「固定型心態」人格取個名字

把它當成一個具體的人格,例如「膨小鬼小明」或「愛抱怨的阿姨」。這能幫助你從這個負面聲音中抽離出來,用一個更客觀的視角去看待它。

3 用「成長型心態」的聲音與之對話

當固定型心態說:「放棄吧,你沒有天分。」你有意識地用成長型心態的聲音回應:「挑戰本來就不容易,這正是我大腦在成長的證明。」

4 善用「尚未(Yet)」的力量

這是杜維克教授強調的關鍵技巧。當你想說「我不會這個」或「我不行」時,在句尾加上「…尚未」。例如:「我『還』不會這個」、「我『還沒』成功」。

💡 最終洞察

培養成長型心態的核心,在於相信改變的可能性,並將人生的焦點,從「向世界證明我有多棒」,轉移到「看看我能透過努力,變成多棒」的旅程上。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不斷的覺察、練習和調整。

恐喜你完成了這個旅程!

經過100天的學習,你已經掌握了心理學的重要效應和原理。這些知識將在你的人生中持續發揮作用。

100
天挑戰完成
100
心理學效應
終身學習

分享你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