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效應

Framing Effect

框架效應

什麼是框架效應 (Framing Effect)?

框架效應是一種認知偏誤,指的是人們對同一個問題的決策,會因為問題的呈現方式(即「框架」)不同而產生截然不同的選擇。即使選項的實質內容完全一樣,但只要改變描述的語氣、重點或參照點,就會顯著影響我們的判斷。

這個效應最核心的機制,源於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和阿摩司·特沃斯基(Amos Tversky)的「展望理論」,它揭示了人類在面對不同框架時的心理傾向:

正面框架(Gain Frame)

當選項被描述為「收益」或「好處」時,人們傾向於風險趨避(Risk Aversion),更喜歡選擇「確定」的好處,即使另一個選項有機會獲得更多。

負面框架(Loss Frame)

當選項被描述為「損失」或「壞處」時,人們傾向於風險尋求(Risk Seeking),更願意去賭一把,以求完全避免那個「確定」的損失。

同一個事實,不同的表達方式,會引導我們做出完全不同的決定。

三種情境下的例子

1. 工作上的例子:手術成功率的溝通

情境

一位醫生需要向病患家屬說明一項高風險手術的成功機率,這件事的客觀事實是「手術有90%的存活率,以及10%的死亡率」。

正面框架(訴諸收益)

醫生說:「這項手術的成功率很高,有高達90%的病患在術後都能順利存活下來。」

負面框架(訴諸損失)

醫生說:「這項手術具有一定的風險,大約有10%的病患可能會在手術中死亡。」

框架效應分析

這兩句話描述的是完全相同的客觀事實,但它們給人的感受卻截然不同。

在「90%存活率」的正面框架下,家屬會感覺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選項,更有可能同意手術。

在「10%死亡率」的負面框架下,家屬的注意力會被「死亡」這個可怕的詞所吸引,感覺風險非常高,可能會因此猶豫不決。

分析:醫生的措辭框架,會極大地影響家屬的決策。

2. 個人生活上的例子:產品標示

情境

一個人在超市選購絞肉,貨架上有兩包標示不同的產品。

正面框架(訴諸收益)

A包裝上標示著:「含85%瘦肉」(85% Lean)

負面框架(訴諸損失)

B包裝上標示著:「含15%脂肪」(15% Fat)

框架效應分析

假設這兩包絞肉的成分完全一樣。但絕大多數的消費者會認為A產品比較健康,並選擇購買A。

「85%瘦肉」這個框架,強調了產品中「好的」部分(瘦肉),聽起來健康、有益。

「15%脂肪」這個框架,則強調了產品中「不好的」部分(脂肪),容易引發負面聯想。

分析:商家透過選擇不同的描述框架,就能引導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儘管產品的實質內容並無差異。

3. 人際關係上的例子:提出請求

情境

你希望你的伴侶今晚能留在家裡陪你,而不是跟朋友出去。

正面框架(訴諸收益)

你說:「我希望你今晚能留下來陪我。這樣我們就可以一起看部電影,好好放鬆一下,享受兩人時光,為我們的感情充電。」

負面框架(訴諸損失)

你說:「你今晚真的要跟朋友出去嗎?如果你走了,我就要一個人在家裡,會覺得很無聊、很孤單,我們又會錯過一個可以好好相處的機會了。」

框架效應分析

這兩種說法的目的相同,但給對方的感受完全不同。

正面框架將「留下來」這件事,描述成一個可以共同獲得「美好回憶」和「放鬆」的收益,讓對方感覺溫馨且充滿吸引力。

負面框架則將「不留下來」這件事,描述成一個會導致「無聊」、「孤單」和「錯失機會」的損失,這聽起來更像是一種情感勒索或抱怨。

分析:選擇不同的溝通框架,會直接影響到請求被接受的方式,以及雙方的關係氛圍。

如何應對框架效應?

重新框架問題

當你面對一個選擇時,試著用相反的框架來重新描述它。如果它說「90%成功」,你就想「這意味著10%失敗」。這能幫助你更全面地看待問題。

專注於絕對價值

盡量忽略那些帶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專注於客觀、絕對的數據和事實。

放慢決策速度

框架效應在人們需要快速做出直覺判斷時,影響力最大。給自己多一點時間,進行更理性的分析,可以有效降低其影響。

框架效應揭示了語言表達方式對決策的強大影響力。 通過重新框架問題、專注絕對價值和放慢決策速度,我們可以做出更理性的判斷。

測試您的理解程度

完成測驗來檢驗您是否掌握了框架效應的核心概念

開始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