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談症 / 錯構
Confabulation

什麼是虛談症 / 錯構 (Confabulation)?
虛談症 / 錯構是一種記憶障礙,指的是一個人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創造出虛假的、扭曲的、或被錯誤解讀的記憶,以填補其記憶中的空白片段。最關鍵的是,患者本身真心相信這些被建構出來的記憶是真實發生過的,他們完全沒有欺騙的意圖。
這通常與大腦特定區域(如額葉)的損傷有關,常見於某些神經系統疾病,例如:
科爾薩科夫症候群(常見於長期酗酒者)
阿茲海默症或其他類型的失智症
創傷性腦損傷(TBI)
腦動脈瘤破裂後
簡單來說,大腦為了維持一個連貫、有意義的自我故事,會像一個「自動補丁程式」,用看似合理的虛構情節,去填補記憶中遺失的區塊。
重要提醒:虛談症不是說謊
患者完全相信他們所描述的記憶是真實的,他們沒有欺騙的意圖。
三種情境下的例子
1. 工作上的例子:資深員工對過去專案的回憶
情境
一位年事已高、但曾是公司業務骨幹的王經理,因為早期的輕微血管性失智,記憶力開始出現問題。一位新進員工向他請教:「王經理,我聽說您五年前主導了一個非常成功的A專案,可以分享一下當時是如何說服那個難纏的客戶的嗎?」
虛談症的體現
記憶的空白: 王經理對於五年前那個專案的具體細節其實已經記不清楚了,他的記憶中存在大片空白。
填補空白的虛構故事: 他可能會說:「啊,那個案子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我單槍匹馬飛到客戶的總部,在他們的董事會上,我只用了十分鐘的簡報,就點出了他們最大的痛點。我還記得,他們的董事長當場站起來為我鼓掌,說從來沒見過這麼有洞見的分析,立刻就決定跟我們簽約了。」
真實情況
事實上,當時的簽約過程經歷了長達數月的郵件溝通和多次團隊會議,過程十分艱辛,也根本沒有「董事長鼓掌」這種戲劇性的情節。但王經理完全相信他所說的這個英雄式的故事,是真實發生過的。
分析:新進員工可能會把這個虛構的故事當成真實的成功案例來學習,從而對公司的歷史和做事方式產生錯誤的理解。
2. 個人生活上的例子:失智症長輩描述一天的活動
情境
你打電話給你獨居、患有阿茲海默症的母親,關心地問她:「媽,妳今天早上做了些什麼呀?」
虛談症的體現
記憶的空白: 母親的短期記憶嚴重受損,她完全不記得自己早上只是獨自坐在客廳看電視。
填補空白的虛構故事: 她可能會高興地說:「喔!今天早上你阿姨有來找我啊!我們一起去後院澆了花,她還帶了我最喜歡吃的紅豆餅,我們聊了好久,很開心呢!」
真實情況
你的阿姨住在另一個城市,今天根本沒有來訪。後院的花是幾十年前老家的景象。但母親在講述時,語氣真誠且充滿情感,她完全沉浸在這個她所相信的「今天早上」的記憶裡。
分析:如果你試圖去糾正她,很可能會讓她感到更加困惑、沮喪甚至激動,因為你在否定一個對她而言「真實無比」的記憶。
3. 人際關係上的例子:經歷創傷後對事件的陳述
情境
一位朋友在經歷了一場嚴重的交通事故後,頭部受到了撞擊,造成了部分記憶喪失。幾週後,在與你聊天時,他主動提起了那場車禍。
虛談症的體現
記憶的空白: 他對於車禍發生前後的關鍵幾分鐘,完全沒有記憶。
填補空白的虛構故事: 他可能會說:「我現在想起來了。我記得對方車輛是一台紅色的跑車,司機是個年輕人,他還對我按了喇叭。我當時就是為了閃避他,才會撞上護欄的。」
真實情況
根據警方的調查報告和路口監視器,對方其實是一台銀色的貨車,也沒有按喇叭的紀錄。你的朋友無意識地將電影或新聞中看過的畫面,融入了自己的記憶中,以填補那段創傷性的空白。
分析:這個例子顯示,即使是創傷事件的當事人,其記憶也未必可靠,而虛談症會讓這種不可靠性變得更加複雜。
如何應對及處理虛談症?
由於虛談症是一種疾病的症狀,而非品格或選擇問題,因此目標不是去「避免」或「糾正」患者,而是學習如何與之相處。
不要直接對質或指責
絕對不要說「你記錯了!」、「你在說謊!」或「根本沒這回事!」。這對患者沒有任何幫助,只會讓他們感到困惑、羞愧和焦慮。
溫和地轉移話題或引導
如果聽到的虛假資訊無傷大雅,最好的方式就是順著它或輕輕帶過。如果資訊可能造成困擾,可以溫和地引導,而非直接反駁。
專注於情感,而非事實
患者編造的故事,往往反映了他們內心的情感需求。與其糾結於事實,不如回應他們的情感需求。
尋求客觀驗證
在處理重要事務時,不能依賴可能有虛談症狀的人的記憶。必須透過查閱文件、郵件、或詢問其他知情者等多方管道,來核實資訊的準確性。
創造一個安全、有支持性的環境
壓力、疲勞和陌生的環境,都可能加劇虛談的症狀。為患者提供一個穩定、熟悉、低壓力的生活環境,有助於減輕其症狀。
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虛談症是潛在神經系統疾病的警訊。最根本的處理方式,是鼓勵或協助患者就醫,尋求神經內科或身心科醫師的專業診斷和治療。
虛談症 / 錯構揭示了人類記憶的脆弱性和大腦的自我修復機制。 通過理解、包容和專業協助,我們可以更好地與患者相處,並提供適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