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性偏誤
Consistency Bias

什麼是一致性偏誤 (Consistency Bias)?
一致性偏誤是一種記憶偏誤,指的是人們會錯誤地、無意識地將自己過去的態度、信念和行為,回憶成與現在的態度、信念和行為相一致。換句話說,我們會為了維持一個「我一直都是這樣想的」的連貫自我形象,而不自覺地修改或扭曲過去的記憶。
這與「玫瑰色回憶」有些不同。「玫瑰色回憶」是美化過去的感受,而「一致性偏誤」則是將過去的「想法」拉到與現在同一陣線,以證明自己是個思想連貫、始終如一的人。
簡單來說,就是「我現在是這麼想的,所以我一直以來也都是這麼想的。」
三種情境下的例子
1. 工作上的例子:對某個專案計畫的看法
情境
一年前,公司提出了一個極具風險的A計畫,當時團隊成員小張在會議上是主要的質疑者,他認為這個計畫太冒進,提出了許多反對意見。然而,一年過去了,A計畫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
一致性偏誤的體現
現在的態度: 現在,小張和所有同事一樣,都認為A計畫是一個英明的決策。
記憶的扭曲: 當一位新同事問起小張:「聽說你當初就對A計畫很有信心?」小張在回憶時,可能會不自覺地受到「A計畫很成功」這個現有知識的影響,從而扭曲自己的記憶。他可能會說:「是啊,我當時就覺得這個計畫很有潛力,雖然有一些小風險,但我一直都認為只要克服了就沒問題。」
結果:一致性偏誤讓小張無法客觀地回顧自己當初的判斷失誤,從而也失去了從中學習的機會。
2. 個人生活上的例子:對健康飲食的態度轉變
情境
阿明過去的生活習慣很差,熱愛速食、從不運動。最近因為一次體檢紅字,他下定決心,經過半年的努力,成功地養成了規律運動和健康飲食的習慣,整個人容光煥發。
一致性偏誤的體現
現在的態度: 阿明現在是一位健康生活的堅定擁護者,認為這是唯一正確的生活方式。
記憶的扭曲: 當有朋友稱讚他的毅力時,阿明在回憶過去時,可能會不自覺地淡化自己過去的真實狀態。他可能會說:「其實我一直都知道健康很重要,只是以前太忙了沒時間實踐而已。」或者「我以前也就是偶爾吃吃速食,沒有真的很不健康啦。」
結果:這種偏誤讓阿明難以真正同理那些還在不健康生活方式中掙扎的人,因為他已經忘記了自己當初的內心掙扎。
3. 人際關係上的例子:對伴侶的看法演變
情境
小華和小麗是一對情侶。在交往初期,小華深深著迷於小麗「天真爛漫、不拘小節」的個性。然而,交往幾年後,這些特質在日常相處中逐漸變成了摩擦的根源,小華現在覺得小麗是「幼稚、粗心大意」。
一致性偏誤的體現
現在的態度: 小華對小麗的這些特質感到非常厭煩。
記憶的扭曲: 當小華和朋友抱怨時,他可能會說:「我真是受不了她了,她一直都這麼幼稚,做事從不動腦筋,我當初真是瞎了眼才會跟她在一起!」他完全忘記了,自己當初「就是」被這些他現在所討厭的特質所吸引的。
結果:一致性偏誤讓他無法客觀地看待關係的演變過程,將所有責任都歸咎於對方「一直都很有問題」,使得雙方的溝通與和解變得極其困難。
如何避免或減輕此效應的影響?
承認「人是會改變的」
這是最根本的心態調整。要明白,隨著時間、經驗和新資訊的出現,改變自己的想法和態度是完全正常、甚至是智慧的表現。堅持「始終如一」有時反而是僵化和固執。
保留客觀的「第一手資料」
這是對抗記憶扭曲最有效的方法。工作上:保存好過去的會議記錄、郵件和提案文件。個人生活上:寫日記、記帳,或保留體檢報告。當你回顧這些客觀紀錄時,你會清楚地看到自己過去真實的想法和狀態。
尋求外部的、誠實的回饋
和那些了解你過去的、可信賴的老朋友或老同事聊聊。當你說「我一直都…」的時候,他們可能會笑著提醒你:「是嗎?我怎麼記得你以前不是這樣想的?」他們客觀的記憶,可以像一面鏡子,幫助你校正自己的記憶偏誤。
在做決策時,記錄下「當時的理由」
當你要做出一個重要決定時,不僅要記錄下你的決定,更要詳細寫下你「為什麼」這麼決定,包括當時的考量、資訊和感受。這份「決策日誌」能有效防止你在事後用「現在」的理由,去置換「當時」的理由。
練習對自己誠實的勇氣
當你意識到自己的想法與過去不同時,不要感到羞愧。勇敢地對自己說:「是的,我過去的想法是錯的/天真的,但基於新的經驗,我現在有了不同的看法。」這種對自我演變的坦然接受,是心智成熟的表現。
一致性偏誤的根源在於我們對「一致性」的過度重視。實際上,改變想法是成長的證據,而不是缺陷。 關鍵在於用客觀紀錄來錨定真實的過去,並用開放的心態來迎接自己思想上的成長與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