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Human 人類補完計劃

彌補人生中錯過的經典知識與文化體驗,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

開始的契機

我在 2025 年才把「新世紀福音戰士」看完,這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動漫,充滿了人性、哲學與身為人類的一種探討。心中頓時充滿了疑惑,過去我到底錯過了多少經典?

身為人,在某些時刻,即便身邊所有的人都在討論,連媒體社群都瘋狂報導時,只要認知不到位,就會忽略所有聲音。當時的我,以為新世紀福音戰士就只是機器人打鬥而已,有什麼好看的。另外一部經典「進擊的巨人」也是,我在去年才開始從第一季追完到結局,也只是剛好趕上動畫的結局時間點而已。

認知的落後

而會造成這樣的認知,也只是因為從小看的漫畫,從哆啦A夢、怪醫黑傑克、棒球大聯盟,看漫畫就等於放鬆耍廢,一直維持這樣的認知到長大,也難以將動漫跟人性、哲學做關聯。這是我對動漫的認知落後。

另外一個例子是「比特幣」,比特幣於 2009 年上線,我才在 2021 年正式接觸與認識這項科技,這是我對技術的認知落後。

經典超越時間

但對於真正的經典,是沒有時間落後這個問題的,最好的例子就是「魔戒」或「沙丘」,這兩本小說都是在我出生之前就已經誕生,也是近年來改編成電影,才算正式接觸這兩本小說經典,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不管哪一個年齡層補完,都不會有問題。

2025年初,「我獨自升級」動畫爆紅,而我也剛好認知到這部動畫,補完兩季的動畫之後,又花了一個月時間補完原著的 8 本小說,連我自己都驚訝竟然可以看完這部小說,算是在剛好的時代裡補完這部流行小說與動畫。

經過這些年的補完,也讓我開始慢慢思考是不是要去「補完」所謂的經典,從漫畫、動畫、電影到電玩,每一個類別算是一種近代藝術,補完計畫慢慢開始在心中萌芽。

罪惡感的掙扎

但是,我為什麼要去看這些內容藝術?這對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除了娛樂之外,我想不到降低罪惡感的理由,尤其是玩電玩時,一個經典的遊戲「巫師3」,玩電玩後的空虛與罪惡感,難道就只是滿足於當下的快感而已嗎?花了幾百個小時全破的電玩,永遠在時間浪費上的罪惡感拔河,到底要不要玩這片?阿,不管了,先玩再說。

找到理由

後來,我找到理由了,這個「補完」計畫,必須要建構在這個理由之後,才能成立。

我先把這項計畫稱為「人類補完計劃」,也算是致敬《新世紀福音戰士》的人類補完計劃,也稱為人類思想補完計畫,這裡的補完是用我的現在去補完過去沒經歷過的重要文化或科技,那些我所錯過的時代與經典。

人生的哲學思考

而這一切一切的理由,必須要回到人類身為人的人生來談起。

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麼?這是一個超級哲學問題,沒有正確答案,且每個人的答案也不同。但是打從出生以來,每個人都一直在受到別人的影響,從物質面到心理層都是。我們生活周遭所有的一切物質,都源自某一間公司所產生的產品,各種電子產品、生活用品,包含食衣住行育樂,所有的一切都是別人所創作或生產,這些產品的源頭也都是來自於人的想法。

所以換句話說,我們的人生,一直都是在體驗別人的思想。而當然,自己在公司做貢獻的一切,也默默在影響別人,這是一個生產者與消費者不斷循環的世界。我貢獻,別人享受,別人貢獻,我享受。當然,貢獻越大,影響越多人,所獲得的回報越大,能夠享受更多人的貢獻。

所以,換句話說,人生的過程就是一直不斷地進行思想循環。我看到別人做的,經過我的想法改造成其他的想法,然後別人看到我的想法,繼續改造。就是思想循環而已。

快樂的本質

但是,人類畢竟為人,人性的存在造就世界。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認為人類生命的終極目的是幸福,他認為幸福並非僅僅是享受快樂,而是透過實現自身潛能,發展理性,並在良好的人際關係中活著。

簡單講,人生的目的就是要快樂,有的人賺很多錢是快樂、有的人出國玩樂是快樂、有的人愛情歸屬是快樂、有的人實現自我是快樂。這些快樂的需求必須要回到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談。

但我認為快樂有兩種,外在的物質快樂與內在的思想快樂。

內在的富裕

外在的物質快樂,大部分都是來自於金錢的快樂,我不在這裡討論。內在的思想快樂才是應該要詳細探討的。

《內在富裕:用新體驗取代遺憾,活出充滿故事的人生》這本書有詳細的探討,要如何達到內在的富裕。

達到內在富裕的方法:

  • 一天體驗一件不熟悉的事
  • 做一件特別的事情
  • 完成一件事情
  • 新奇、多樣、挑戰、值得回憶、學新東西

另外透過書本、電影和藝術,可以獲得內在的快樂,但前提是你必須要沈浸於該故事所描繪的世界內,也就是那些令人難忘的小說或電影,又或是影響你最深的近代藝術,動漫。

科學的依據

在《週末改造計畫:讓身心關機2天,打造快樂的365天》這本書當中,也提到藝術可以緩解壓力與急躁。這裡的藝術可以是美術館的一幅畫,前提也是必須要勾引自身的興趣與投入,走馬看花是不行的。各種藝術形式都是可以的,更何況是這些大量融入歷史、哲學、神話等性質的電影、小說或動漫了。

《你的人生,他們六個說了算!:決定你一生的六種物質》這本書也提到,大量的閱讀小說或電影,能夠產生多巴胺,能夠帶來做事的動機、持續的動力、慾望、愉悅。近年來流行的短影音,也能夠產生多巴胺,要不然也不會一直無限的滑下去,但是短影音所產生的多巴胺是一種「速效多巴胺」,很容易消退,這也能夠解釋為何滑完短影音之後,是那樣的空虛感。只有「緩效多巴胺」才能夠長期維持高濃度,讓人維持持續的動力。

緩效多巴胺的來源:

  • 閱讀小說
  • 學習新東西
  • 運動

但最大的問題就是,緩效多巴胺必須要「刻意經營」,速效多巴胺則只需要按個按鈕就能拿到。

看電影也能夠釋放「睪固酮」,但前提是必須要完全融入劇情,期待主角最後能夠獲勝。睪固酮可以提升社交地位、更願意冒險、提升自信。而看電影也能夠釋放「腦內啡」,一種提升個人爽度的物質。就我個人經驗,找一間聲光效果好的影廳,跟一部爽度破表的電影,看完之後,腦內啡爆升,爽到極致。

計劃的必要性

理解了科學上的觀點,更站穩「人類補完計劃」的腳步,如果說補完經典小說、電影、動漫,除了可以補足那些年我所錯過的時代之外,也可以提升內在的快樂程度,那這個計劃就有實現的必要性,畢竟人生的目的就是要快樂。

近年來,不管是通貨膨脹的問題、房價的問題、各種問題造成人們壓力破表,社會上也出現了很多問題,現代人為了要滿足內在的快樂,很多課程雨後春筍般出現,如冥想課程、健身課程、心理相關等。如果說參加這些課程是為了要降低壓力,那為什麼不找一個最簡單的方法,補足過去不曾有過的經驗與思想,而這就是我的「人類補完計劃」。

Re:Human 的意義

人類補完計劃主題分類,命名必須要能夠好記與賦予意義。新世紀福音戰士的人類補完計劃的目的是要 xxx ,這裡不能暴雷,我就不討論了。我的補完計畫是補足思想計劃,要呼應《新世紀福音戰士》的「人類補完計畫」,有一種彌補人生遺憾、填補文化空白的味道,彌補過去錯過的經典書籍、電影、遊戲與文化作品,像是一種「文化復原工程」,最後成為完整的人類。

語意結構

Re = again,中文解釋為重新

Human = 人類

Re:Human = 重新成為人類、重拾人性、重建完整的人

中文名稱:《人類補完計劃》
英文名稱:《Re:Human》

彌補人生中錯過的經典知識與文化體驗,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