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神話學原型

英雄之旅 (The Hero's Journey)

英雄之旅 (The Hero's Journey)

原型說明

由神話學家約瑟夫·坎伯提出,指世界各地英雄故事普遍遵循的一個敘事模型:主角經歷『啟程、啟蒙、歸返』的完整歷程。這個原型是解讀古典神話與現代流行文化故事的關鍵鑰匙。

神話範例

古希臘的《奧德賽》、現代電影《星際大戰》中的路克·天行者、《魔戒》中的佛羅多。

詭計者原型 (The Trickster Archetype)

詭計者原型 (The Trickster Archetype)

原型說明

一個遊走於善惡、秩序與混亂邊緣的角色原型。他們透過欺騙與惡作劇挑戰權威,卻也常在無意間為世界帶來創造與革新,代表了人性與宇宙中不可預測的變數。

神話範例

北歐神話的洛基 (Loki)、中國神話的孫悟空、希臘神話中盜火的普羅米修斯 (Prometheus)。

大洪水神話 (The Great Flood Myth)

大洪水神話 (The Great Flood Myth)

原型說明

全球許多無關文明中共同存在的故事母題,描述一場毀滅世界的洪水以及少數倖存者如何重建文明。它被視為人類對遠古災難的集體記憶,或是一種關於『淨化與重生』的心理原型。

神話範例

聖經中的諾亞方舟 (Noah's Ark)、美索不達米亞《吉爾伽美什史詩》中的烏特納皮什提姆 (Utnapishtim)、希臘神話的杜卡利翁 (Deucalion)。

神話歷史化 (Euhemerism)

神話歷史化 (Euhemerism)

原型說明

一種認為『神是被人格化和神化的古代英雄或統治者』的理論。它提供了一個歷史學的視角來解讀神話,認為神話故事可能源於真實的歷史人物與事件的誇大與傳頌。

神話範例

將希臘主神宙斯 (Zeus) 解釋為一位古代克里特的賢明君王;將中國的黃帝解釋為一位真實存在的遠古部落聯盟首領。

世界樹 / 宇宙軸 (World Tree / Axis Mundi)

世界樹 / 宇宙軸 (World Tree / Axis Mundi)

原型說明

許多文化用來建構其宇宙觀的核心象徵,通常是一棵巨樹或一根巨柱,連接天界、人間與冥界。它代表了宇宙的秩序、結構與生命力,是整個世界觀的地圖。

神話範例

北歐神話中連接九界的巨樹尤克特拉希爾 (Yggdrasil)、印度教與佛教中的宇宙中心須彌山 (Mount Meru)、中國《山海經》中的建木。

混亂之戰 (Chaoskampf)

混亂之戰 (Chaoskampf)

原型說明

一個描述創世或建立秩序的核心母題,描寫一位文化英雄或神祇戰勝代表原始混亂(通常是巨龍或海怪)的怪物。這是宇宙從無序到有序的象徵性戰鬥。

神話範例

巴比倫神話中馬爾杜克 (Marduk) 斬殺迪亞馬特 (Tiamat);北歐神話中索爾 (Thor) 與耶夢加得 (Jörmungandr) 的宿命對決;日本神話中須佐之男斬殺八岐大蛇。

宇宙起源論 (Cosmogony)

宇宙起源論 (Cosmogony)

原型說明

任何關於宇宙如何誕生的神話,是所有神話體系的基礎。創世的方式千奇百怪,例如從虛無中創造、從宇宙蛋中誕生、由原始巨人的身體化成等。它是人類對『一切從何而來』的終極叩問。

神話範例

中國神話的盤古開天闢地;古埃及神話中亞圖姆 (Atum) 自原始之水中創造世界;印度《梨俱吠陀》中的宇宙蛋 (Hiranyagarbha)。

神譜 (Theogony)

神譜 (Theogony)

原型說明

指關於眾神誕生、譜系與傳承的敘事。它解釋了神聖世界本身的起源與權力結構,特別是統治權的世代交替與鬥爭。

神話範例

古希臘詩人赫西俄德 (Hesiod) 的著作《神譜》,詳細描述了從烏拉諾斯到克洛諾斯,再到宙斯權力的轉移過程。

引魂者 (Psychopomp)

引魂者 (Psychopomp)

原型說明

在神話中負責引導亡者靈魂前往來世的角色。他們不是審判者,而是靈魂的嚮導或擺渡人,確保亡魂能順利抵達目的地。

神話範例

希臘神話的赫米斯 (Hermes) 與卡戎 (Charon);埃及神話中狼頭人身的阿努比斯 (Anubis);北歐神話中引領戰死英靈的女武神瓦爾基麗 (Valkyrie)。

閒散之神 (Deus Otiosus)

閒散之神 (Deus Otiosus)

原型說明

指創造世界後便功成身退、不再直接干預世事的至高神。祂是宇宙的『第一因』,但日常祭祀與互動的對象卻是更具人格、更貼近人類的次級神祇。

神話範例

希臘神話中天空之神烏拉諾斯 (Uranus) 在被推翻後便不再出現;許多非洲部落神話中,至高的創世神在創世後便隱退到遙遠的天邊。

文化英雄 (Culture Hero)

文化英雄 (Culture Hero)

原型說明

這類神話人物並非總是戰功彪炳,而是因為帶給人類某種關鍵的知識、技藝或制度而受到崇敬。他們是文明的奠基者與啟蒙者,其行為標誌著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

神話範例

為人類盜來火種的希臘英雄普羅米修斯 (Prometheus);教導中國人民農耕與醫藥的神農氏;教導古埃及人農業與文明的歐西里斯 (Osiris)。

死亡與重生之神 (Dying-and-Rising God)

死亡與重生之神 (Dying-and-Rising God)

原型說明

與自然界的季節循環、植物生長與枯萎緊密相連的神祇。他們每年都會經歷死亡(或進入冥界),然後再復活重生,象徵著生命的循環、豐饒與希望。

神話範例

埃及的歐西里斯 (Osiris);蘇美的杜木茲 (Dumuzi) 與伊南娜 (Inanna);希臘的阿多尼斯 (Adonis) 與波瑟芬妮 (Persephone)。

冥府歷險 (Katabasis)

冥府歷險 (Katabasis)

原型說明

英雄親身前往並活著從冥界(或死亡之地)歸來的旅程。這不僅是物理上的冒險,更是對死亡的終極考驗與對內心恐懼的克服,通常英雄會從中帶回重要的知識或人物。

神話範例

希臘英雄奧德修斯 (Odysseus) 前往冥界尋求神諭;海克力斯 (Heracles) 前往冥界捕捉刻耳柏洛斯;蘇美神話中伊南娜 (Inanna) 的下冥界之旅。

萬神殿 / 神系 (Pantheon)

萬神殿 / 神系 (Pantheon)

原型說明

指一個特定神話體系中所有神祇的集合,以及祂們之間由血緣、婚姻或權力構成的複雜關係網絡。一個結構清晰的神系,往往反映了該文明的社會結構與價值觀。

神話範例

以宙斯為首的希臘奧林帕斯十二神;以奧丁為首的北歐阿薩神族與華納神族;印度教中以梵天、毗濕奴、濕婆為核心的龐大神系。

奠基神話 (Foundation Myth)

奠基神話 (Foundation Myth)

原型說明

解釋一個城市、民族或國家的起源故事。這類神話為一個群體提供了共同的身份認同與歷史根源,並使其存在合理化、神聖化。

神話範例

解釋羅馬城起源的羅穆路斯與雷穆斯 (Romulus and Remus) 兄弟的故事;日本神話中神武天皇東征,建立大和政權的傳說;阿茲特克人根據神諭在看到鷹叼著蛇停在仙人掌上的地方建立特諾奇提特蘭城。

泛靈論 (Animism)

泛靈論 (Animism)

原型說明

一種非常古老的世界觀,認為萬物皆有靈,不論是山川、河流、岩石、植物還是動物,其內部都存有靈魂、精靈或意識。這是許多早期神話與部落宗教的基礎,將整個自然世界視為一個活生生的、充滿神聖力量的有機體。

神話範例

日本神道教中的「八百萬神」概念;許多北美原住民與動物靈、山川靈溝通的信仰;台灣原住民對「祖靈」(Utux) 及自然靈的崇拜。

末世論 (Eschatology)

末世論 (Eschatology)

原型說明

神話中關於世界終結、末日審判以及最終命運的論述。它探討了時間的終點、宇宙的毀滅與可能的新生,反映了一個文化對於終極秩序、道德與救贖的看法。

神話範例

北歐神話中描述諸神與巨人同歸於盡的「諸神的黃昏」(Ragnarök);基督教《啟示錄》中描述的世界末日與最後的審判;瑣羅亞斯德教中關於世界最終被烈火淨化的預言。

神聖婚姻 (Hieros Gamos)

神聖婚姻 (Hieros Gamos)

原型說明

指代天父與地母,或男神與女神之間的神聖結合。這種婚姻往往是創世的一部分,象徵著天地、乾濕、文明與自然等二元力量的結合,其結果通常是創造出世界、神祇或人類,並確保土地的豐饒。

神話範例

希臘神話中天空之神烏拉諾斯與大地女神蓋亞的結合;埃及神話中大地之神蓋布 (Geb) 與天空女神努特 (Nut) 的結合;蘇美神話中牧神杜木茲與女神伊南娜的婚姻。

原型理論 (Archetype Theory)

原型理論 (Archetype Theory)

原型說明

由心理學家卡爾·榮格 (Carl Jung) 發展,認為人類的集體潛意識中存在著一系列共通的、先驗的原始意象或模式,這些就是「原型」。神話故事被視為這些原型的集中體現,是通往理解集體心靈的途徑。

神話範例

我們在前述清單中提到的「詭計者」、「英雄」都是原型;其他常見原型還包括「智者」(The Wise Old Man)、「大地母親」(Great Mother)、「陰影」(The Shadow) 等。

宗教融合 / 神佛習合 (Syncretism)

宗教融合 / 神佛習合 (Syncretism)

原型說明

指不同文化或宗教的信仰、神祇、儀式相互混合,並產生新形態的現象。當一個強勢文化傳播到異地時,其神話常會與當地神話結合,以更易於被當地人接受。

神話範例

羅馬神話大量吸收希臘神祇;日本在佛教傳入後出現「本地垂迹說」,將本土神祇視為佛的化身;中南美洲許多天主教聖徒的形象融合了當地原住民神祇的特徵。

神明裁判 (Ordeal)

神明裁判 (Ordeal)

原型說明

一種藉由讓角色經歷極度痛苦或危險的考驗,來證明其清白、價值或獲得神明認可的儀式或敘事。其試煉的結果,被視為是神聖意志的直接展現。

神話範例

在許多中世紀傳說中,被告者需手持烙鐵或浸入水中來證明清白;波斯史詩《列王紀》中的英雄西亞烏什 (Siyâvash) 穿越火海以證明其純潔。

特許/憲章神話 (Charter Myth)

特許/憲章神話 (Charter Myth)

原型說明

由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提出的概念,指那些功能在於驗證、支持或合法化現存社會制度、儀式、所有權或道德規範的神話。它為社會習俗提供了神聖的『憲章』或藍圖。

神話範例

日本神話中天照大神將三神器授予其後代,從而確立了天皇統治的神聖合法性;古巴比倫的法律《漢摩拉比法典》宣稱是由神授予的,以強化其權威。

冥界/異世界 (Underworld/Otherworld)

冥界/異世界 (Underworld/Otherworld)

原型說明

神話中亡者所前往的領域,或是一個與凡間平行存在的超自然世界。每個文化的冥界都有其獨特的地理、統治者、規則與居民,反映了該文化對死亡、死後生命與宇宙結構的想像。

神話範例

希臘神話由黑帝斯 (Hades) 統治的冥府;埃及神話中亡者需通過重重考驗的『杜埃 (Duat)』;中國道教信仰中的『地府』與十殿閻羅;凱爾特神話中的仙境『應許之地 (Tír na nÓg)』。

神化 (Apotheosis)

神化 (Apotheosis)

原型說明

指凡人被提升至神格的過程,是英雄或偉人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這不僅是死後被崇拜,而是真正轉化為神,成為不朽的存在。

神話範例

希臘英雄海克力斯 (Heracles) 在完成十二項偉業後,被迎上奧林帕斯山成為神;羅馬皇帝在死後被元老院『神化』(deificatio);中國道教信仰中,凡人可以透過修煉『得道成仙』。

比較神話學 (Comparative Mythology)

比較神話學 (Comparative Mythology)

原型說明

一門透過比較不同文化的神話,來研究其間的共同主題、結構、原型與關聯的學科。這門學問試圖探討人類共通的心理與文化模式,是理解神話學本身的基礎。

神話範例

詹姆斯·弗雷澤的《金枝》比較了全球的巫術與宗教信仰;約瑟夫·坎伯的《千面英雄》比較了世界各地的英雄故事;喬治·杜梅吉爾的三功能假說比較了印歐民族的社會與神話結構。

黃金時代 (Golden Age)

黃金時代 (Golden Age)

原型說明

神話中描繪人類歷史最初始、最美好的一個時期。在這個時代,人們生活在和平、富足與純真之中,沒有勞動、痛苦與衰老,但這個完美的狀態通常已經失落,後來的時代則不斷退化。

神話範例

希臘詩人赫西俄德提出的『五個時代』中的「黃金時代」;印度教中的「圓滿時」(Satya Yuga),是真理與正義的時代;中國古代對「三代之治」堯舜禹時期的理想化想像。

閾限 (Liminality)

閾限 (Liminality)

原型說明

由人類學家維克多·特納推廣,指在儀式或轉變過程中的『門檻』階段,個體處於一種既非先前狀態、也未達成最終狀態的模糊、過渡性地帶。神話中的森林、洞穴、冥府邊界都是典型的閾限空間。

神話範例

英雄在進入冥界前的邊界地帶;年輕人在成年禮儀式中的隔離期;薩滿在通神過程中靈魂出竅的狀態;羅馬神話中看守門戶與開端的雙面神雅努斯 (Janus)。

神話結構主義 (Mythical Structuralism)

神話結構主義 (Mythical Structuralism)

原型說明

由人類學家克勞德·李維-史陀開創的理論,認為神話的意義不在於其敘事內容,而在於其潛在的結構。神話透過一系列的二元對立(如生/熟、天/地、自然/文化)來調和人類思維中的矛盾。

神話範例

分析俄狄浦斯神話中『高估血緣』(亂倫)與『低估血緣』(殺父)的對立;研究不同文化中關於『生食』與『熟食』的神話,以揭示其對自然與文化的看法。

原初男女 (First Man and Woman)

原初男女 (First Man and Woman)

原型說明

神話中作為人類始祖的第一對男女。他們的故事不僅解釋了人類的起源,也常常設定了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如勞動、繁衍、性別角色與死亡的必然性。

神話範例

基督教與猶太教的亞當與夏娃 (Adam and Eve);北歐神話中由兩塊漂流木變成的阿斯克與恩布拉 (Ask and Embla);中國神話中的伏羲與女媧。

多神論與一神論 (Polytheism & Monotheism)

多神論與一神論 (Polytheism & Monotheism)

原型說明

對神祇數量的根本區分:前者信仰並崇拜多位神祇,後者則信仰一位獨一、至高無上的神。這種區別深刻地影響了神話的敘事複雜度、神的性格、以及人與神的關係。

神話範例

多神論的代表是古希臘、羅馬、埃及、北歐及印度教神話;一神論的代表是猶太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亞伯拉罕諸教。

神祇之戰 (Theomachy)

神祇之戰 (Theomachy)

原型說明

指稱神祇之間的大規模戰爭。這類戰爭通常是為了爭奪宇宙的統治權,並確立一個新的神聖秩序。勝利的一方往往成為該神話體系中的主導力量。

神話範例

希臘神話中,奧林帕斯眾神對抗泰坦的『泰坦之戰』(Titanomachy);北歐神話中,阿薩神族與華納神族的戰爭;印度神話中,提婆 (Deva) 與阿修羅 (Asura) 的長期鬥爭。

單性生殖 (Parthenogenesis)

單性生殖 (Parthenogenesis)

原型說明

指神祇在沒有伴侶的情況下獨自繁衍後代的現象。這種創造方式凸顯了該神祇的自主性、完整性與強大的創造力,無需依賴他者即可產生生命。

神話範例

希臘神話中,赫拉 (Hera) 獨自生下赫菲斯托斯 (Hephaestus);大地女神蓋亞 (Gaia) 獨自生下天空之神烏拉諾斯 (Uranus);埃及神話中,創世神亞圖姆 (Atum) 透過自慰創造出第一代神祇。

解釋性神話 (Etiological Myth)

解釋性神話 (Etiological Myth)

原型說明

旨在解釋某個自然現象、地理特徵、動植物習性、社會習俗或地名由來的故事。它為世間萬物的『為何如此』提供了一個超自然的答案。

神話範例

希臘神話用回聲女神厄科 (Echo) 的故事解釋『回音』的由來;用蜘蛛精阿拉克涅 (Arachne) 的故事解釋蜘蛛為何會織網;許多原住民神話解釋了特定山脈或河流的形成。

神聖王權 (Sacred Kingship)

神聖王權 (Sacred Kingship)

原型說明

一種政治與宗教觀念,認為君主的權力直接來自神授,或者君主本身就是神或神的後裔。君主的健康與國家的命運、土地的豐饒緊密相連。

神話範例

古埃及的法老被視為是荷魯斯 (Horus) 神的在世化身;中國古代的皇帝被稱為『天子』,其統治權力來自『天命』;印加帝國的君主被認為是太陽神印地 (Inti) 的子孫。

神人同形同性 (Anthropomorphism)

神人同形同性 (Anthropomorphism)

原型說明

將人類的外貌、情感、動機與行為賦予給非人存在(特別是神祇)的傾向。這讓神明變得更易於被人類理解和想像,也使得神話故事充滿了戲劇性與人情味。

神話範例

希臘眾神會嫉妒、憤怒、戀愛,其行為模式與人類貴族非常相似;北歐的索爾 (Thor) 性格暴躁,熱愛飲酒與戰鬥;中國《西遊記》中的神仙與妖精都有著非常人性化的煩惱與慾望。

獸形論 (Zoomorphism)

獸形論 (Zoomorphism)

原型說明

將神祇描繪或想像成動物形態,或具有動物特徵的傾向。這與『神人同形同性』相對,常見於強調自然力量、或與特定動物圖騰崇拜相關的文化中。

神話範例

古埃及神話中的眾多獸首人身神祇,如狼首的阿努比斯、鷹首的荷魯斯;印度教中象頭神格涅沙 (Ganesha);希臘主神宙斯 (Zeus) 常常變身為公牛、天鵝等動物。

命運 / 宿命 (The Fates / Destiny)

命運 / 宿命 (The Fates / Destiny)

原型說明

一種超越諸神意志的宇宙力量,決定了每個生命(包括神)的生命軌跡。在許多神話中,這種力量被具象化為紡織生命之線的女神們,連主神都無法違抗她們的決定。

神話範例

希臘神話中紡織、測量並剪斷生命線的「命運三女神」(Moirai);北歐神話中決定命運的「諾倫三女神」(Norns);羅馬神話中的「帕耳開」(Parcae)。

變形 (Metamorphosis)

變形 (Metamorphosis)

原型說明

神祇、精靈或凡人改變其物理外觀的能力。這是一種常見的神力展現與敘事手段,可用於欺騙、懲罰、逃脫或獎勵,是神話故事中充滿想像力的元素。

神話範例

羅馬詩人奧維德的史詩《變形記》記載了大量神與人變形的故事;希臘海神普羅透斯 (Proteus) 能任意變換形體;愛爾蘭神話中的變形者 (Shapeshifter)。

聖物 / 神器 (Relic / Sacred Object)

聖物 / 神器 (Relic / Sacred Object)

原型說明

因與某位神祇、英雄或聖人相關聯而具有神聖力量或重大意義的物品。它們不僅是故事的關鍵道具,也是信仰與力量的凝聚點,常常成為英雄追尋的目標。

神話範例

亞瑟王傳說中追尋的「聖杯」(Holy Grail);日本皇室傳承的「三神器」;北歐神話中雷神索爾的鎚子「妙爾尼爾」(Mjölnir);希臘神話中伊阿宋追尋的「金羊毛」。

理性主義解讀 (Rationalist Interpretation)

理性主義解讀 (Rationalist Interpretation)

原型說明

一種試圖用邏輯、自然現象或歷史來『破解』神話的詮釋方法。它可能將神話視為對歷史的扭曲記錄、對自然現象的寓言,或是古人樸素的哲學思考,從而剝離其神聖性。

神話範例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批評荷馬史詩中的神祇品行不端,認為不應作為教育範本;啟蒙時代的學者將神話視為需要被「科學」取代的蒙昧思想;將「獨眼巨人」解釋為古人發現猛獁象頭骨的誤判。

世界軸 (Axis Mundi)

世界軸 (Axis Mundi)

原型說明

宇宙的中心或連結點,是天、地、冥界交會的神聖場所。它不一定是樹木形態(世界樹),也可以是山、高塔、藤蔓或任何作為宇宙支柱的象徵物。

神話範例

古希臘人認為的宇宙中心『翁法洛斯』(Omphalos,意為肚臍石)置於德爾斐;印度教與佛教的宇宙中心『須彌山』(Mount Meru);伊斯蘭教的克爾白 (Kaaba)。

心靈之戰 (Psychomachia)

心靈之戰 (Psychomachia)

原型說明

將善與惡、美德與惡習化為擬人化的角色,並在人的心中或靈魂中進行鬥爭的寓言式敘事。這是關於道德選擇與內心衝突的戲劇化展現。

神話範例

古羅馬詩人普魯登提烏斯的同名史詩,描寫了信仰、貞潔等美德與偶像崇拜、色慾等惡習的戰鬥;現代卡通中,角色頭上出現代表良知的天使與代表慾望的魔鬼進行爭論。

地方精神 (Genius Loci)

地方精神 (Genius Loci)

原型說明

指特定地方(如森林、河流、山脈、城市)的守護靈或精神。祂是該地的化身與保護者,與之互動(如獻祭、祈禱)是確保平安與和諧的關鍵。

神話範例

羅馬宗教中每個家庭、地方都有其『地方精神』;希臘神話中的寧芙 (Nymphs) 是山林水澤的女神;台灣民間信仰中的『地基主』或土地公 (福德正神) 亦有此概念的影子。

預言與神諭 (Prophecy and Oracle)

預言與神諭 (Prophecy and Oracle)

原型說明

對未來的預知與揭示,通常由特定的媒介(即神諭者)在神聖的地點傳達神明的旨意。神諭的內容往往模糊不清、充滿歧義,考驗著聽者的智慧與命運。

神話範例

古希臘最重要的德爾斐神諭 (Oracle of Delphi),女祭司皮媞亞 (Pythia) 會傳達阿波羅的神諭;北歐神話中奧丁 (Odin) 為獲取知識與預言而獻出自己的眼睛;中國古代的卜筮,如甲骨文占卜。

神話-儀式理論 (Myth-Ritual Theory)

神話-儀式理論 (Myth-Ritual Theory)

原型說明

一種學術理論,認為神話與儀式密不可分,許多神話是為了解釋某個儀式的存在而產生的。當儀式的原始意義失傳後,神話便為這些看似無意義的儀式行為提供了敘事性的『腳本』。

神話範例

有學者認為,描述國王被殺死並由繼任者取代的神話,可能源自古代弒王的繼承儀式;慶祝農作物豐收的儀式,可能發展出關於死亡與重生之神的神話故事。

神聖雙子 (Divine Twins)

神聖雙子 (Divine Twins)

原型說明

在不同文化中反覆出現的雙胞胎神祇或英雄原型。他們通常象徵著某種二元對立與互補(如晝/夜、天/地、戰爭/和平),並且常被視為某個民族或城市的奠基者。

神話範例

羅馬城的奠基者羅穆路斯與雷穆斯 (Romulus and Remus);希臘神話中斯巴達的雙子英雄卡斯托爾與波魯克斯 (Castor and Pollux);印度神話中的雙馬童 (Ashvins)。

地府神祇 (Chthonic Deities)

地府神祇 (Chthonic Deities)

原型說明

與大地、地底世界、洞穴及農業豐饒相關的神祇,相對於居住在天上的『天神』(Olympian)。他們的力量根植於土地,掌管著死亡、重生與大地的一切產出,通常更為古老與原始。

神話範例

希臘神話中的冥后波瑟芬妮 (Persephone) 與大地母神狄蜜特 (Demeter);蘇美神話中的冥界女王埃列什基伽爾 (Ereshkigal);許多文化中的地母神 (Earth Mother) 形象。

單一神話 (Monomyth)

單一神話 (Monomyth)

原型說明

由約瑟夫·坎伯在其著作《千面英雄》中提出的核心概念,即『英雄之旅』的別稱。該理論主張,全世界所有關於英雄的冒險神話,本質上都是同一個偉大故事(單一神話)的不同變體。

神話範例

此概念可套用於分析佛陀、摩西、奧德修斯、乃至於現代的超人與哈利波特等英雄人物的故事,並從中找出共通的敘事階段與原型角色。(此條目與『英雄之旅』緊密相關,但更強調其普世單一性)

神的擄掠 (Divine Abduction)

神的擄掠 (Divine Abduction)

原型說明

神祇擄走凡人或其他神祇的常見敘事主題。這類故事的功能多元,可能用以解釋季節的變換、某個祭儀或信仰的起源,或展現神不受凡間道德約束的強大力量。

神話範例

冥王黑帝斯 (Hades) 擄走波瑟芬妮 (Persephone) 導致四季的出現;宙斯 (Zeus) 化為老鷹擄走美少年伽倪墨得斯 (Ganymede) 成為奧林帕斯山的侍酒童。

神話、傳說、民間故事之別

神話、傳說、民間故事之別

原型說明

學術上對傳統敘事的三種分類。神話 (Myth) 處理神祇、世界起源與終極問題,時間設定在遙遠的『神話時代』。傳說 (Legend) 主角是凡人英雄,事件被認為發生在真實的歷史時空中。民間故事 (Folklore) 主角是普通人或動物,故事通常不具時間性,旨在娛樂或教化。

神話範例

神話:盤古開天;傳說:亞瑟王與圓桌騎士;民間故事:龜兔賽跑、灰姑娘。

穹蒼 (Firmament)

穹蒼 (Firmament)

原型說明

一種古老的宇宙觀,將天空視為一個堅固的穹頂或拱形結構,有時被認為由金屬或寶石構成。它將天界(神祇的居所)與凡人的世界分隔開來。

神話範例

在古希伯來宇宙觀中,上帝創造了『穹蒼』來隔開上下之水;古埃及人相信天空是女神努特 (Nut) 彎曲的身體;許多文化都相信天上有一個『天蓋』(canopy)。

甲骨文占卜 (Oracle Bone Divination)

甲骨文占卜 (Oracle Bone Divination)

原型說明

中國商代用於占卜的龜甲和獸骨,是漢字的早期形式。巫師或商王在骨上鑽孔並加熱,根據產生的裂紋來解讀神意或祖先的指示,這是連結人與神(祖先)溝通的具體媒介與歷史證據。

神話範例

商王武丁曾利用甲骨占卜有關農業、戰爭、王室成員安危等國之大事;甲骨上的卜辭是研究商代歷史、宗教與神話思想最直接的材料。

靈魂秤量 (Psychostasis)

靈魂秤量 (Psychostasis)

原型說明

一種在死後審判中稱量亡者靈魂(或心臟)以決定其命運的儀式。天秤的一端是靈魂,另一端則是真理、正義或秩序的象徵物,以此來判斷其一生的善惡。

神話範例

古埃及《亡者之書》中最著名的『心臟秤量』儀式,亡者的心臟需比真理女神瑪特 (Ma'at) 的羽毛還輕;在基督教的最後審判圖像中,總領天使米迦勒 (Michael) 常常手持天秤稱量靈魂。

神的食物 (Divine Food/Drink)

神的食物 (Divine Food/Drink)

原型說明

專屬於神祇的特殊食物或飲品,是祂們維持不朽、青春與神力的來源。凡人若有機會食用,可能會獲得神力、不朽,但也可能招致懲罰。

神話範例

希臘眾神食用的『仙饌』(Ambrosia) 與飲用的『瓊漿』(Nectar);北歐神話中,女神伊登 (Iðunn) 掌管能讓諸神永保青春的蘋果;印度教神話中,諸神飲用能長生不老的蘇摩酒 (Soma)。

三功能假說 (Trifunctional Hypothesis)

三功能假說 (Trifunctional Hypothesis)

原型說明

由法國學者喬治·杜梅吉爾提出,認為原始印歐社會及其神話體系圍繞著三個核心功能來組織:第一功能是主權與神聖(祭司/君主),第二功能是軍事與戰鬥(戰士),第三功能是生產與豐饒(平民/農民)。

神話範例

古羅馬早期的三主神:朱比特(主權)、馬爾斯(戰爭)、奎里努斯(生產);古印度吠陀時期的社會階級:婆羅門(祭司)、剎帝利(戰士)、吠舍(平民)。

從混沌中創世 (Creation from Chaos)

從混沌中創世 (Creation from Chaos)

原型說明

一種常見的創世神話類型,認為宇宙並非從『無』中誕生 (ex nihilo),而是源自一個無形、無序、水狀的原始混沌狀態。創世的過程就是對這片混沌進行『整理』與『劃分』。

神話範例

古希臘神話中,世界最初源於卡俄斯 (Chaos);古埃及神話中的原始水域努恩 (Nu);中國神話中的『渾沌』狀態,後被盤古劈開。

隱形 (Invisibility)

隱形 (Invisibility)

原型說明

一種常見的超自然能力,指神祇、精靈或英雄能夠讓自己變得不被看見。這種能力通常藉由魔法或特定神器(如頭盔、戒指)來達成,用於潛行、欺騙或自我保護。

神話範例

希臘神話中黑帝斯 (Hades) 的隱形頭盔 (Cap of Invisibility);柏拉圖《理想國》中提到的蓋吉斯戒指 (Ring of Gyges);《魔戒》中的至尊魔戒。

戲仿神話/宗教 (Parody Myth/Religion)

戲仿神話/宗教 (Parody Myth/Religion)

原型說明

一種後現代的文化現象,指那些刻意模仿、解構或戲仿傳統宗教與神話的信仰體系。它們通常以幽默、荒誕的方式來探討信仰、秩序與混亂的本質。

神話範例

信奉混亂女神厄里斯 (Eris) 的「不和諧教」(Discordianism);主張宇宙終極答案是42的《銀河便車指南》;以飛行麵條怪物為神的「飛行麵條怪教」。

引魂者與死神的區別

引魂者與死神的區別

原型說明

對處理死亡的神祇角色的細分。『引魂者』(Psychopomp) 的職責是中立的嚮導,引領亡魂前往來世;而『死神』(Death Deity/Grim Reaper) 則常常被描繪成死亡的執行者或化身,親自收割生命。

神話範例

引魂者:希臘的赫米斯 (Hermes)、埃及的阿努比斯 (Anubis)。死神:希臘的桑納托斯 (Thanatos)、現代西方文化中的死神 (Grim Reaper) 形象。

半神 (Demigod)

半神 (Demigod)

原型說明

指由一位神祇與一位凡人結合所生的後代。他們通常擁有超乎常人的力量、智慧或美貌,但又會受到凡人必有一死的命運限制,是連結神界與人界的橋樑,也是許多悲劇與史詩的主角。

神話範例

希臘神話中最著名的半神英雄海克力斯 (Heracles);引發特洛伊戰爭的美女海倫 (Helen);愛爾蘭神話中的庫丘林 (Cú Chulainn)。

狂妄/傲慢 (Hubris)

狂妄/傲慢 (Hubris)

原型說明

在希臘悲劇與神話中,指主角因過度的驕傲、自信或對神的不敬,而挑戰神聖秩序的行為。這種狂妄的態度最終必然會招致神的懲罰與自身的毀滅(報應 Nemesis)。

神話範例

伊卡洛斯 (Icarus) 不聽父親勸告飛得太高,導致蠟製的翅膀融化而墜海;奧狄修斯 (Odysseus) 因嘲弄獨眼巨人,而遭到其父波賽頓的報復;阿拉克涅 (Arachne) 挑戰雅典娜的編織技術而被變成蜘蛛。

寧芙 (Nymph)

寧芙 (Nymph)

原型說明

希臘神話中的次級女性自然神靈,通常與特定的地理位置或自然景觀(如泉水、溪流、樹木、山谷)連結。祂們是該地的生命力與神聖性的化身,美麗而長壽。

神話範例

樹木寧芙『哈瑪德律阿得斯』(Hamadryad);泉水寧芙『那伊阿得斯』(Naiad);山地寧芙『俄瑞阿得斯』(Oread);仙女厄科 (Echo) 也是一位山地寧芙。

至福樂土 (Elysian Fields)

至福樂土 (Elysian Fields)

原型說明

希臘神話中一部分冥界的景象,是一個光明、幸福的樂土。這裡是為神所喜愛的英雄、德行高尚者所保留的死後居所,他們在此享受著永恆的春天與和平。

神話範例

與大多數亡魂所處的陰暗的『阿斯法德爾草原』(Asphodel Meadows) 形成對比;在一些版本中,特洛伊戰爭的英雄墨涅拉俄斯 (Menelaus) 被允諾前往至福樂土;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中對其有詳細描寫。

神話中的亂倫 (Incest in Mythology)

神話中的亂倫 (Incest in Mythology)

原型說明

一個常見於世界各地神話中的禁忌主題。神祇或初代人類之間的亂倫關係,其功能可能是為了解釋在有限的初始人口中如何繁衍後代,或是為了維持神聖血統的純潔性。

神話範例

埃及神話中,歐西里斯 (Osiris) 與伊西斯 (Isis) 是兄妹也是夫妻;希臘神話中,宙斯 (Zeus) 與其姊姊赫拉 (Hera) 結婚;中國神話中的伏羲與女媧兄妹繁衍了人類。

人造神話 (Artificial Myth)

人造神話 (Artificial Myth)

原型說明

指在現代為了文學、藝術、政治或商業目的而刻意創造的、具有神話色彩的敘事體系。這些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其結構與深度足以媲美傳統神話,並為其所在的虛構世界提供世界觀與歷史。

神話範例

J.R.R. 托爾金為《魔戒》所創造的完整中土世界神話體系 (包含創世、諸神、精靈歷史);H.P. 洛夫克拉夫特創造的『克蘇魯神話』(Cthulhu Mythos)。

龍 / 巨龍 (Dragon)

龍 / 巨龍 (Dragon)

原型說明

全球最普遍的幻想生物之一,但在東西方文化中形象與象徵意義迥異。東方龍多為祥瑞、權威與神聖的象徵,與水相關;西方龍則常是邪惡、貪婪的噴火怪物,是英雄必須討伐的對象。

神話範例

東方:中國神話中掌管風雨的龍王、皇帝的象徵『真龍天子』。西方:貝奧武夫 (Beowulf) 討伐的惡龍、聖喬治屠龍 (Saint George and the Dragon)、《哈比人》中的史矛革 (Smaug)。

銜尾蛇 (Ouroboros)

銜尾蛇 (Ouroboros)

原型說明

一個古老的符號,描繪一條蛇或龍吞食自身尾巴,形成一個圓環。它象徵著無限、永恆、循環、自給自足,以及創造與毀滅的統一循環。

神話範例

古埃及、古希臘文化中皆有出現;諾斯底主義與赫密斯主義中的重要符號;鍊金術中代表『萬物合一』;北歐神話中環繞中土世界的巨蛇耶夢加得 (Jörmungandr) 也有此意象。

變形能力 (Shapeshifting)

變形能力 (Shapeshifting)

原型說明

神祇、精靈或巫師改變自身或他人外貌的超自然能力。此能力在世界神話中極為普遍,是神聖力量、詭計或與自然世界緊密連結的象徵。

神話範例

希臘主神宙斯 (Zeus) 屢次變形以追求凡人女子;北歐詭計之神洛基 (Loki) 曾變為母馬、鮭魚等;日本神話中的狐狸 (Kitsune) 與狸貓 (Tanuki) 都以變形能力著稱。

缺席的父親 (The Absent Father)

缺席的父親 (The Absent Father)

原型說明

英雄神話中常見的敘事原型,主角的父親通常是未知、疏遠、已故或敵對的。英雄的旅程往往包含尋找父親、與父親和解,或最終超越父親權威的過程。

神話範例

希臘神話的忒修斯 (Theseus) 憑信物尋找其父王埃勾斯;亞瑟王 (King Arthur) 不知其生父為烏瑟王;現代神話《星際大戰》中路克·天行者與其父黑武士的關係。

千禧年主義 (Millennialism)

千禧年主義 (Millennialism)

原型說明

一種末世論思想,相信在世界末日或最終審判之後(或之前),將會迎來一個長達千年的、地上天國般的黃金時代或和平王國。

神話範例

基督教《啟示錄》中提到的基督將在地上統治一千年;瑣羅亞斯德教中,在最終的救世主到來後,邪惡將被徹底清除,世界恢復完美;許多新興宗教或政治運動中也常出現此類烏托邦願景。

巨人 (Giants)

巨人 (Giants)

原型說明

在世界神話中普遍存在的巨大人形生物。他們通常代表著原始、混亂的自然力量,常常是神的敵人或前代統治者,象徵著文明秩序建立前必須被征服的混沌。

神話範例

希臘神話中挑戰奧林帕斯諸神的癸干忒斯 (Gigantes);北歐神話中與阿薩神族對立的霜巨人和火巨人 (Jötnar);聖經《創世紀》中提到的拿非利人 (Nephilim)。

地獄犬 (Hellhound)

地獄犬 (Hellhound)

原型說明

守衛冥界入口或在冥界活動的犬類神話生物。牠們通常兇猛、多頭,是死亡與地獄的象徵,防止亡魂逃脫,也阻止生者闖入。

神話範例

希臘神話中守衛冥界大門的三頭犬刻耳柏洛斯 (Cerberus);北歐神話中守衛海姆冥界的魔犬加姆 (Garmr);埃及神話中的狼頭死神阿努比斯 (Anubis) 亦有此形象的影子。

失落的樂園 (Paradise Lost)

失落的樂園 (Paradise Lost)

原型說明

一個描述人類因犯錯或墮落而失去完美居所的敘事母題。這個故事解釋了人類為何必須面對死亡、勞動與痛苦,並常常伴隨著對回歸樂園的渴望。

神話範例

基督教神話中,亞當與夏娃因偷食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園 (Garden of Eden);希臘神話中,人類因普羅米修斯的欺騙與潘朵拉的好奇而結束了黃金時代。

從泥土造人 (Creation of Man from Clay)

從泥土造人 (Creation of Man from Clay)

原型說明

一種極為普遍的人類起源神話,認為神祇像陶匠一樣,使用泥土、黏土或塵土塑造出第一個人類。這個母題強調了人類與大地的連結,以及人類生命的脆弱性。

神話範例

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用泥土混合淚水塑造了人類;蘇美神話中,神祇用黏土創造了人類來為他們工作;聖經《創世紀》中,上帝用塵土造了亞當。

薩滿教 (Shamanism)

薩滿教 (Shamanism)

原型說明

一種古老的宗教實踐與信仰體系,其核心人物『薩滿』被認為能夠在出神狀態下與靈魂世界溝通、旅行,並藉此進行治病、占卜、引魂等儀式。許多神話中的英雄或神祇都具有薩滿的特質。

神話範例

北歐主神奧丁 (Odin) 將自己吊在世界樹上九天九夜以獲取盧恩符文的知識,是典型的薩滿入會儀式;西伯利亞、美洲原住民、韓國等地的傳統信仰中仍保留著薩滿文化。

祝聖 / 聖化 (Consecration)

祝聖 / 聖化 (Consecration)

原型說明

透過特定的宗教儀式,將一個人、一個地點或一個物品從世俗狀態轉變為神聖狀態的過程。被祝聖的對象因此具有了神聖性,專門用於宗教目的。

神話範例

古代君王的加冕典禮,透過塗油等儀式將其聖化為神在世的代理人;教堂或廟宇落成時的開光、祝聖儀式;祭司在儀式前將祭品聖化,使其成為獻給神的禮物。

童貞女感孕 (Virgin Birth)

童貞女感孕 (Virgin Birth)

原型說明

指女性在沒有發生性行為的情況下受孕並生下後代。在神話與宗教中,這種超自然的生育方式通常用來彰顯孩子的神聖來源、非凡本質與特殊使命。

神話範例

基督教中,聖母瑪利亞受聖靈感孕生下耶穌;希臘神話中,雅典娜 (Athena) 從宙斯 (Zeus) 的頭中誕生,也可視為一種變體的單性生殖;阿茲特克主神維齊洛波奇特利 (Huitzilopochtli) 的母親也是感應羽毛而受孕。

二重身 (Doppelgänger)

二重身 (Doppelgänger)

原型說明

指與某個活人一模一樣的幽靈或分身。在許多民間傳說與神話中,看見自己的二重身被視為死亡或不幸的預兆,它也代表了自我分裂或另一個潛在的自我。

神話範例

德國與北歐民間傳說中常見的主題;在許多文學作品中出現,如坡 (Edgar Allan Poe) 的《威廉·威爾遜》;埃及神話中的『卡』(Ka) 有時也被解釋為一種靈魂雙生兒。

迷宮 (Labyrinth)

迷宮 (Labyrinth)

原型說明

一個結構複雜、令人困惑的建築或圖案,易進難出。在神話中,它不僅是囚禁怪物的監獄,也常是英雄必須通過的試煉場所,象徵著深入內心或死亡世界再重生的旅程。

神話範例

希臘神話中最著名的克里特島迷宮,用以囚禁牛頭人米諾陶 (Minotaur);古埃及的迷宮式神廟;在許多文化中作為精神冥想或儀式行走的圖案。

女性主義神話批評 (Feminist Mythology Criticism)

女性主義神話批評 (Feminist Mythology Criticism)

原型說明

一種從女性主義視角出發,重新審視與詮釋神話的學術方法。它關注女性角色在神話中的地位與形象、女神信仰的變遷,並分析神話如何鞏固或挑戰父權社會的價值觀。

神話範例

學者瑪麗亞·金布塔斯 (Marija Gimbutas) 研究史前歐洲的女神信仰,提出在父權社會之前曾存在母系社會;分析美杜莎 (Medusa) 的故事,將其從怪物重新詮釋為父權暴力下的受害者。

野孩 (Feral Child)

野孩 (Feral Child)

原型說明

指從小與世隔絕,在沒有人類社會接觸的環境下(通常由動物撫養)長大的孩子。在神話與傳說中,他們常常具有超凡的能力,並可能成為偉大的英雄或城市的奠基者。

神話範例

羅馬城的奠基者羅穆路斯與雷穆斯 (Romulus and Remus) 由母狼撫養長大;《森林王子》中的主角毛克利 (Mowgli) 由狼群養大;蘇美史詩《吉爾伽美什》中的恩奇杜 (Enkidu) 最初也是在野外與動物為伴。

冥河 (River of the Underworld)

冥河 (River of the Underworld)

原型說明

神話中冥界地理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分隔生界與死界、或劃分冥界不同區域的河流。渡過這些河流是亡魂旅程中的關鍵一步,通常無法逆轉。

神話範例

希臘神話中的五條冥河,最著名的是『怨河』斯堤克斯 (Styx),亡魂需由船夫卡戎 (Charon) 引渡;北歐神話中,環繞海姆冥界的是冰冷的吉歐爾河 (Gjöll);中國奈何橋下的忘川河。

輪迴 / 轉世 (Reincarnation)

輪迴 / 轉世 (Reincarnation)

原型說明

一種關於死後生命的信仰,認為靈魂(或意識)在肉體死亡後會以新的形態(人類、動物或神)重新降生於世。生命的形態取決於前世的『業』(Karma)。

神話範例

印度教與佛教的核心教義之一;古希臘的奧菲斯教 (Orphism) 與畢達哥拉斯主義 (Pythagoreanism) 也有類似觀念;德魯伊信仰中也包含靈魂轉生的概念。

女英雄之旅 (The Heroine's Journey)

女英雄之旅 (The Heroine's Journey)

原型說明

對坎伯『英雄之旅』的女性主義回應與修正。該理論認為女性主角的冒險模式與男性不同,其旅程往往不是向外征服,而是向內整合,從與家庭/社群的分離到最終的重新融入,強調關係與療癒。

神話範例

分析《綠野仙蹤》的桃樂絲、《神隱少女》的千尋,她們的旅程重點是建立社群連結與尋找回家的路;《冰雪奇緣》中艾莎的旅程是接納自己被壓抑的部分。

都市傳說 (Urban Legend)

都市傳說 (Urban Legend)

原型說明

流傳於現代社會的民間故事,被認為是當代的神話。它們通常透過口耳相傳或網路散播,以真人真事的面貌出現,反映了現代人對科技、社會變遷、犯罪等問題的集體焦慮與恐懼。

神話範例

在下水道中養著鱷魚;『裂嘴女』的傳說;搭便車的消失的乘客;被偷走的腎臟;網路時代的『Momo挑戰』或各種恐怖故事 (Creepypasta)。

解體創世 (Creation by Dismemberment)

解體創世 (Creation by Dismemberment)

原型說明

一種創世神話類型,描述世界是從一個原始存在(通常是巨人或神)被肢解的身體各部位創造出來的。身體的每個部分都轉化為世界的一個構成要素,如天地、山川、草木等。

神話範例

北歐神話中,奧丁兄弟殺死始祖巨人尤彌爾 (Ymir),用其屍體創造世界(血成海洋、肉成大地、骨成山脈、頭骨成天空);古巴比倫神話中,馬爾杜克用提亞瑪特 (Tiamat) 的屍體創造天地;印度《原人歌》中,世界由原人普魯沙 (Purusha) 的身體各部分化成。

無偶像崇拜 (Aniconism)

無偶像崇拜 (Aniconism)

原型說明

指在宗教實踐中避免或禁止使用圖像(如雕像、繪畫)來描繪神祇或聖者。這種信仰強調神的超越性與無形性,與透過具體形象來崇拜神的方式形成鮮明對比。

神話範例

伊斯蘭教嚴格禁止為真主阿拉造像;猶太教的十誡中明確禁止偶像崇拜;早期的佛教藝術中,通常使用菩提樹、法輪或佛足印等象徵物來代表佛陀,而非直接描繪其形象。

四元素說 (The Four Elements)

四元素說 (The Four Elements)

原型說明

源自古希臘的古典哲學思想,認為世界萬物皆由地、水、火、風四種基本元素構成。這個理論深刻影響了西方世界的煉金術、占星術與神話世界觀的建構。

神話範例

希臘哲學家恩培多克勒 (Empedocles) 正式提出此理論;煉金術中追求四元素的平衡與轉換;許多奇幻作品中的魔法系統也建立在對這四種元素的操控之上,並常有對應的元素精靈。

引魂者 vs. 擺渡人

引魂者 vs. 擺渡人

原型說明

對冥界嚮導角色的細分。『引魂者』(Psychopomp) 是一個廣泛的類別,指引導靈魂的任何神靈;而『擺渡人』(Ferryman) 是其中一種非常具體的角色,其職責是駕駛船隻,運送亡魂渡過冥河。

神話範例

引魂者:埃及的阿努比斯 (Anubis) 引導亡魂走向審判。擺渡人:希臘神話中,亡魂需付費給船夫卡戎 (Charon) 才能渡過冥河斯堤克斯;埃及神話中也有類似的擺渡人角色。

閾限神 (Liminal Deity)

閾限神 (Liminal Deity)

原型說明

掌管『門檻』與『過渡』的神祇。祂們守護著門戶、邊界、交叉路口以及各種轉變的時刻,如時間的開端與結束、生與死、或不同領域之間的通道。

神話範例

羅馬神話中擁有兩副面孔的門神雅努斯 (Janus),掌管開始、結束與門戶;希臘神話中掌管十字路口、魔法與邊界的女神赫卡忒 (Hecate);許多文化中的門神或灶神也具有此特質。

解圍之神 (Deus ex machina)

解圍之神 (Deus ex machina)

原型說明

源自希臘戲劇的文學術語,字面意思是『來自機器的神』。指在故事中,一個看似無法解決的困境,突然被一個意想不到的、外部的力量(如神明突然降臨)所解決。在神話中,這體現了神對凡人事務的最終干預權。

神話範例

在希臘劇作家歐里庇得斯的許多劇作結尾,常有神祇降臨來解決紛爭;伊阿宋 (Jason) 與美狄亞 (Medea) 的故事結尾,美狄亞乘坐由龍拉的戰車逃走,這輛戰車由其祖父太陽神赫利俄斯所贈。

神匠 (The Divine Smith)

神匠 (The Divine Smith)

原型說明

專職鍛造、工藝與發明的神祇。祂們通常為諸神打造武器、盔甲與各種神奇的物品,是神界技術力的代表。其形象常常與火山、火焰和金屬聯繫在一起,有時身體上會帶有殘疾。

神話範例

希臘神話中跛腳的火神與工匠之神赫菲斯托斯 (Hephaestus);羅馬神話中的伏爾甘 (Vulcan);北歐神話中打造雷神之鎚的矮人 (Dwarves);凱爾特神話中的戈伊布尼烏 (Goibniu)。

宇宙蛋 (Cosmic Egg)

宇宙蛋 (Cosmic Egg)

原型說明

一種創世神話模型,認為宇宙或某個創世神是從一顆巨大的蛋中孵化或誕生的。這顆蛋包含了宇宙萬物的潛能與原始物質。

神話範例

中國神話中,盤古在『雞子』般的混沌中孕育而生;印度教《宇宙奧義書》中提到世界最初由一顆金蛋 (Hiranyagarbha) 演變而來;芬蘭史詩《卡勒瓦拉》中,世界由潛水鳥的蛋破碎後形成。

無法治癒的傷口 (The Unhealable Wound)

無法治癒的傷口 (The Unhealable Wound)

原型說明

英雄或國王身上一個無法被治癒的傷口,通常帶有象徵意義。這個傷口往往源於一次道德或精神上的過錯,並且國王的傷勢會直接反映在國土上,導致土地變得貧瘠與荒蕪。

神話範例

亞瑟王傳說中的『漁人王』(Fisher King),他因受傷而無法治癒,其王國也隨之衰敗,等待聖杯來治癒他;希臘英雄菲洛克忒忒斯 (Philoctetes) 被毒蛇咬傷,傷口惡臭不止,因此被遺棄在孤島上。

邏各斯 (Logos)

邏各斯 (Logos)

原型說明

一個源自古希臘哲學的詞語,意指『邏輯』、『理性』、『言說』或宇宙的根本秩序。在某些神學與神話體系中,它被提升為神聖的創造性原則,是上帝用來組織宇宙的『道』或『聖言』。

神話範例

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認為邏各斯是支配萬物的普遍法則;基督教《約翰福音》開篇即『太初有道 (Logos),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將耶穌等同於神聖的道成肉身。

神聖時間 vs. 世俗時間

神聖時間 vs. 世俗時間

原型說明

由宗教史學家米爾cea·伊利亞德提出的概念。神聖時間是神話與儀式發生的、可逆轉的、可重複的『創始時間』;世俗時間則是我們日常經歷的、線性的、不可逆的歷史時間。宗教儀式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暫時脫離世俗時間,重新進入神聖時間。

神話範例

澳洲原住民的『夢幻時光』(Dreamtime) 既是創世的過去,也是可透過儀式進入的當下;基督教的彌撒被認為是重現耶穌的最後晚餐;許多文化的新年慶典都帶有廢除舊時間、重啟新時間的意味。

新神話學 (Neomythology)

新神話學 (Neomythology)

原型說明

指在現代社會中有意識地創造新神話,或對舊神話進行重構,以滿足當代人的精神需求、價值觀或社群認同。它試圖為缺乏神話的現代世界提供新的意義框架。

神話範例

一些新異教主義 (Neopaganism) 運動,如威卡教 (Wicca),重新建構了基於自然的女神信仰;科幻作品如《星際大戰》的原力概念,為許多人提供了準宗教性的精神寄託。

被選中者 (The Chosen One)

被選中者 (The Chosen One)

原型說明

一個廣泛存在於神話與流行文化中的敘事原型。主角是一位看似平凡的人物,卻被預言、血統或某種神聖標記所選中,注定要承擔拯救世界或族群的偉大使命。

神話範例

亞瑟王拔出石中劍證明其王者身份;《哈利波特》中的哈利是預言中要擊敗佛地魔的男孩;《駭客任務》中的尼歐 (Neo) 被認為是預言中的救世主。

歷史化 vs. 寓言化解讀

歷史化 vs. 寓言化解讀

原型說明

兩種對神話起源的古典解釋方法的對比。『神話歷史化』(Euhemerism) 認為神話是誇大的歷史;而『寓言解讀法』(Allegory) 則認為神話並非歷史,而是用來比喻自然現象、道德真理或哲學思想的象徵性故事。

神話範例

歷史化:將特洛伊戰爭視為真實的歷史衝突。寓言解讀:將冥后波瑟芬妮被擄的故事解讀為四季更迭的自然寓言;將伊卡洛斯的墜落解讀為告誡人們應保持謙虛中庸的道德寓言。

人類補完計劃 (The Human Completion Project)

人類補完計劃 (The Human Completion Project)

原型說明

終極的神話知識,即認識到研究神話本身就是一趟英雄之旅。透過學習、理解並整合人類的集體敘事與原型,個體得以填補自身的文化空白,將碎片化的知識融合成完整的世界觀,最終達成心靈與智識上的『補完』,『重新成為完整的人』。

神話範例

您正在進行的《人類補完計劃》(Re:Human Project),透過探索這100種知識,將神話從外部故事轉化為內在智慧,最終實現自我的整合與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