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真正的蘇格蘭人
No True Scotsman Fallacy

什麼是「沒有真正的蘇格蘭人」謬誤?
這個謬誤的名稱源自哲學家安東尼·弗盧(Antony Flew)提出的一個經典故事:
經典對話
A君: 「沒有任何蘇格蘭人會在他的粥裡加糖。」
B君: 「可是我的蘇格蘭朋友安格斯,他就在他的粥裡加糖啊。」
A君(激動地): 「哼,那只能說,沒有『真正的』蘇格蘭人會在他的粥裡加糖!」
「沒有真正的蘇格蘭人」是一種非形式謬誤,指的是當事人提出一個關於某群體的普遍性論斷,但在這個論斷被反例挑戰時,當事人並不是修改自己的論斷或承認其錯誤,而是透過修改群體的定義,將那個反例從群體中主觀地排除出去,以維護自己原始論斷的「純潔性」。
移動龍門的辯論伎倆
這是一種「移動龍門」的辯論伎倆,它讓原始的論斷變得無法被證偽,因為任何反例都會被貼上「不是真正的...」的標籤而被排除掉。
透過不斷重新定義標準來排除反例,使論斷變得無法被挑戰。
三種情境下的例子
1. 工作上的例子
情境
公司的兩位經理在討論團隊文化和工程師的特質。
王經理的論點 (普遍性論斷)
「我們公司的工程師都是充滿技術熱情的,他們下班後也樂於鑽研最新的技術。」
李經理的回應 (提出反例)
「這倒不一定,你看我們團隊的小陳,他也是個很優秀的工程師,但他下班後就完全不想碰電腦,時間都花在健身和家庭上了。」
王經理的回應 (沒有真正的蘇格蘭人謬誤)
「唉,那他可能只是把這當成一份工作。一個『真正的』工程師,是會把技術融入生活,對新知永遠保持渴望的。」
分析:王經理最初的論斷被小陳這個反例所挑戰。為了維護自己對「工程師」這個群體的理想化定義,他並沒有修正自己的說法,而是重新定義了「真正的工程師」,將小陳這種「工作與生活分明」的類型,巧妙地排除在「真工程師」的範疇之外。
2. 個人生活上的例子
情境
兩位朋友在討論對某個搖滾樂團的看法。
A君的論點 (普遍性論斷)
「喜歡『黑洞樂團』的粉絲,都是硬核搖滾樂迷,絕對不會去聽主流的流行音樂。」
B君的回應 (提出反例)
「不會吧?我姊就是『黑洞樂團』的鐵粉,但她也很喜歡聽排行榜上的流行歌曲啊。」
A君的回應 (沒有真正的蘇格蘭人謬誤)
「哼,那她根本不是『真正的』粉絲!一個真正的搖滾樂迷,怎麼可能忍受得了那種商業化的口水歌?」
分析:A君對「黑洞樂團粉絲」這個群體有一個純粹、狹隘的想像。當B君提出了一個不符合這個想像的反例時,A君不是去擴大自己對粉絲群體多樣性的理解,而是透過設立一個「品味純潔度」的門檻,將B君的姊姊開除出「真粉絲」的行列。
3. 人際關係上的例子
情境
一個人在與朋友抱怨自己的另一半。
A君的論點 (普遍性論斷)
「愛你的人,一定會記得你所有的重要日子,並且為你準備驚喜。」
B君的回應 (提出反例)
「可是我先生常常忘記我們的紀念日,但他平常在很多小事上都對我很好,我也能感受到他很愛我。」
A君的回應 (沒有真正的蘇格蘭人謬誤)
「那他根本不是『真正地』愛你!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是不可能忘記這麼重要的事情的。他只是習慣了跟你在一起而已。」
分析:A君對「愛」的行為表現有一個非常具體且僵化的定義。當B君提供了一個「愛,但不一定記得所有紀念日」的真實案例時,A君為了維護自己對「真愛」的定義,直接否定了B君先生的愛是「真正的」。他透過拉高「真愛」的標準,排除了所有不符合其標準的反例。
如何應對「沒有真正的蘇格蘭人」謬誤?
鎖定定義
挑戰對方不斷變動的定義。可以問:「所以,你對『真正的...』的定義到底是什麼?我們能先確定這個標準嗎?」
指出其任意性
點出對方是在為保護自己的論點而臨時修改規則。「聽起來,你好像是為了讓你的說法成立,才把不符合的例子都說成是『不夠真正的』。」
接受例外的存在
引導對方承認,任何群體都可能存在例外,一個反例並不會完全推翻一個普遍的觀察,但可以讓這個觀察變得更精確(例如,從「所有」修正為「大部分」)。
參考資料
詳細的沒有真正的蘇格蘭人謬誤定義、起源及相關討論
「沒有真正的蘇格蘭人」謬誤透過不斷重新定義標準來排除反例,使論斷變得無法被挑戰。 記住要鎖定定義,指出其任意性,並接受例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