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諸傳統謬誤
Appeal to Tradition

什麼是訴諸傳統謬誤 (Appeal to Tradition)?
訴諸傳統(拉丁語:Argumentum ad antiquitatem)是一種邏輯謬誤,指的是僅僅因為某個觀點、做法或信念是古老、傳統的,或「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做的」,就認定它是正確、有效或更好的。
需要釐清的概念
傳統本身並非一無是處。許多傳統承載了文化、智慧和價值觀。這個謬誤的關鍵在於,它拒絕根據事物當前的優劣、證據和邏輯來進行評估,而是單純地以「傳統」作為其正當性的唯一或主要理由。
核心邏輯
「我們一直都這麼做,所以這麼做是對的。」然而,一件事物存在已久,不代表它就是最好的,也不代表它適用於當今的環境。
傳統的存在不等於正確性,時代變遷需要重新評估傳統的適用性。
三種情境下的例子
1. 工作上的例子
情境
一家老字號的公司正在討論是否要將手寫的紙本會計帳冊,全面升級為雲端會計系統。
資深財會主管的反對意見 (訴諸傳統謬誤)
「我反對更換系統。我們公司成立四十年來,一直都是用這套手寫帳冊和傳票制度,從來沒出過什麼大亂子。這是我們公司的傳統,穩紮穩打。你們年輕人提的那個什麼雲端系統,看不見也摸不著,誰知道安不安全?老方法雖然慢,但最可靠。」
被忽略的評估角度
• 效率: 雲端系統是否能大幅提升記帳和報表生成的速度?
• 成本: 長期來看,新系統是否能節省人力和儲存成本?
• 安全性與便利性: 雲端系統是否提供更好的數據備份和遠端工作的彈性?
分析:這位主管犯了訴諸傳統謬誤。他的論點完全建立在「過去一直都這樣」和「沒出過大問題」這兩點上。他用「傳統」和「可靠」作為擋箭牌,來抗拒一個可能帶來更高效率的變革,而沒有真正就事論事地進行比較。
2. 個人生活上的例子
情境
一對年輕夫妻正在籌備婚禮,他們希望採用簡單的西式自助餐宴客,但遭到家中長輩的反對。
長輩的堅持 (訴諸傳統謬誤)
「怎麼可以辦什麼自助餐?自古以來,結婚就是辦流水席、坐圓桌,一道一道上菜,這才有面子,才叫正式。我們家嫁女兒、娶媳婦,祖祖輩輩都是這樣辦的,這是一種禮數和規矩。你們不能為了省事就亂來!」
被忽略的考量
• 新人的個人意願: 年輕人可能更喜歡活潑、自由的派對氛圍
• 時代的變遷: 現代的婚禮形式已經非常多元,反映了社會價值觀的改變
• 傳統的實質意義: 婚禮的核心是慶祝兩人的結合,形式本身是次要的
分析:這位長輩的論點完全訴諸於「傳統」和「規矩」。他將「傳統辦桌」這種形式,與「面子」、「禮數」等價值觀綁定在一起,並認為這是唯一正確的做法。他堅持「過去的做法」本身就是對的,而沒有考慮到這個做法在當代情境下是否仍然是最好或唯一的選擇。
3. 人際關係上的例子
情境
一位男性和他的伴侶在討論家務分工的問題。
男方的論點 (訴諸傳統謬誤)
「我覺得家裡的地板、廚房這些事,本來就應該是妳多費心一點。妳看,從我小時候開始,我媽媽就是這樣把家裡打理得好好的,傳統上不也都是『男主外,女主內』嗎?這是一個家庭和諧的基礎。」
問題分析
• 「傳統」不等於「公平」: 過去社會的性別分工模式,有其特定的時空背景,不代表它在今天依然是合理或公平的
• 忽略當前現實: 可能忽略了現在的伴侶同樣在外工作,雙方都為家庭經濟做出貢獻的現實
• 拒絕溝通: 用「傳統」作為不容置喙的理由,迴避建立公平合作模式的溝通
分析:這位男性犯了訴諸傳統謬誤,他試圖用一個過時的「傳統家庭分工」觀念,來為當前不公平的家務分配辯護。他把「過去的慣例」當作是「現在的道理」,這正是訴諸傳統謬誤的核心。
如何應對訴諸傳統謬誤?
肯定傳統的價值,但質疑其適用性
「我理解並尊重這個傳統過去的意義,但我們需要討論的是,在今天的情況下,它是否仍然是最好的做法?」
要求對比優劣
將焦點從「是否傳統」轉移到「是否有效」。可以說:「我們先不討論傳統,單純就事論事,比較一下新舊方法的優缺點好嗎?」
指出時空背景的差異
強調「時代不同了」,過去的條件和現在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做法也應該與時俱進。
參考資料
詳細的訴諸傳統謬誤定義、類型及相關討論
訴諸傳統謬誤僅以「一直都這樣做」作為正當性理由,拒絕根據當前情況評估優劣。 記住要肯定傳統價值但質疑適用性,要求對比優劣,並指出時空背景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