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諸情感謬誤
Appeal to Emotion

什麼是訴諸情感謬誤 (Appeal to Emotion)?
訴諸情感謬誤是一種非形式邏輯謬誤,指的是當論證者無法提供有力的理性論證時,轉而激起聽眾的強烈情感(如憐憫、恐懼、憤怒、愧疚等),企圖透過情感操縱來達到說服目的。
常見的情感訴求類型
• 訴諸憐憫(Appeal to Pity): 用可憐、悲慘的情況來獲得同情
• 訴諸恐懼(Appeal to Fear): 製造恐慌或威脅感來強制同意
• 訴諸愧疚(Appeal to Guilt): 讓對方感到內疚或羞恥
• 訴諸憤怒(Appeal to Anger): 煽動憤怒情緒以轉移注意力
需要釐清的概念
情感本身並不是壞事,在許多情況下,情感是人類決策的重要因素。這個謬誤的問題在於,它用情感代替理性論證,而不是作為理性論證的補充。
情感可以是溝通的一部分,但不應該是唯一的論證基礎。
三種情境下的例子
1. 工作上的例子
情境
一位員工因工作表現不佳面臨可能的降職處分,他向主管求情。
員工的求情 (訴諸情感謬誤)
「主管,我知道最近我的表現不太好,但是請您多給我一點時間。我家裡狀況很糟糕,我媽媽剛住院,我爸爸失業了,我還有房貸要付,還有小孩要養。如果您現在降我職,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已經很努力了,只是運氣不太好。求求您,看在我家人的份上,再給我一次機會。」
問題分析
• 情感操縱: 用家庭困難來博取同情,讓主管感到內疚
• 迴避核心問題: 沒有針對工作表現不佳的具體問題提出改善方案
• 轉移焦點: 將注意力從工作能力轉移到個人困境上
分析:雖然這位員工的家庭困難值得同情,但這不能成為工作表現不佳的藉口。更好的做法是承認問題,提出具體的改善計劃,並說明需要的支援。
2. 個人生活上的例子
情境
一位教育機構的業務員正在向家長推銷昂貴的課程。
業務員的推銷話術 (訴諸情感謬誤)
「家長,現在的競爭有多激烈,您應該很清楚。如果您的孩子不趕快加強,就會被其他孩子超越。到時候考不上好學校,找不到好工作,一輩子就完了。別的家長都在給孩子報名,您真的要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嗎?您忍心看著孩子將來埋怨您嗎?這個課程雖然貴,但是為了孩子的未來,什麼都值得啊!」
情感操縱手法
• 製造恐懼: 「一輩子就完了」、「輸在起跑線上」
• 誘發愧疚: 「您忍心看著孩子將來埋怨您嗎?」
• 從眾壓力: 「別的家長都在給孩子報名」
• 情感綁架: 「為了孩子的未來,什麼都值得」
分析:這位業務員完全沒有提到課程的實際內容、教學方法、師資力量或學習成效,而是純粹用恐懼和愧疚來推銷。家長應該要求具體的課程資訊和成效數據。
3. 人際關係上的例子
情境
一對情侶在討論是否要搬到一起住,其中一方想要更多時間考慮。
一方的情感操縱 (訴諸情感謬誤)
「我們交往這麼久了,你還在猶豫什麼?我為了你已經犧牲了這麼多,放棄了那麼多機會。我每天都在想像我們住在一起的生活,如果你現在說不要,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活下去。你不愛我了嗎?還是你根本就不想跟我有未來?如果你真的愛我,就不會讓我這麼痛苦。」
情感操縱策略
• 強調犧牲: 「我為了你已經犧牲了這麼多」
• 威脅傷害: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活下去」
• 質疑愛意: 「你不愛我了嗎?」
• 情感綁架: 「如果你真的愛我,就不會讓我這麼痛苦」
分析:這種情感操縱完全忽略了伴侶的個人需求和感受,用愧疚和恐懼來強制對方做決定。健康的關係應該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而不是情感威脅。
如何應對訴諸情感謬誤?
識別情感操縱
留意對方是否過分強調情感層面,而迴避具體事實和邏輯論證。問自己:「如果撇除情感因素,這個論點還站得住腳嗎?」
要求具體證據
將焦點拉回到事實和證據上。「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我們能否先看看實際的數據和證據?」
設定界限
在人際關係中,明確表達自己的立場:「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我需要時間考慮,這不代表我不愛你。」
暫停決策
當感受到強烈情感壓力時,給自己一些時間冷靜思考。「這個決定很重要,讓我考慮一下再回覆你。」
參考資料
詳細的訴諸情感謬誤定義、類型及相關討論
訴諸情感謬誤用情感操縱代替理性論證,常見於憐憫、恐懼、愧疚等情感訴求。 記住要識別情感操縱,要求具體證據,設定界限,並在壓力下暫停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