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
Stereotyping

什麼是刻板印象 (Stereotyping)?
刻板印象是一種認知偏誤,指的是我們對某個特定社會群體(例如,基於性別、種族、國籍、職業、年齡等)形成一個過度簡化、固定化且普遍化的信念或印象,然後將這個印象套用在該群體的每一個成員身上,而忽略了他們作為獨立個體的差異性。
刻板印象的本質:
刻板印象是我們大腦為了快速處理複雜的社會資訊而走的一條「捷徑」。它本身不一定帶有惡意,但問題在於它常常是不準確的、不完整的,並且會阻礙我們去認識一個人的真實面貌,甚至可能演變成更具傷害性的偏見(Prejudice)和歧視(Discrimination)。
簡單來說,就是用一個預先設定好的「標籤」或「範本」,去認識和評價一整群人。
三種情境下的例子
1. 工作上的例子:基於性別或年齡的任務分配
情境
一位部門主管正在分配團隊任務。團隊中有年輕的Z世代員工,也有女性同事。
刻板印象的體現
對年輕員工的刻板印象:主管心裡想:「年輕人嘛,一定都很有創意、很會用社群媒體,但可能比較沒耐心、缺乏責任感。」於是,他把所有需要發想創意、經營公司IG的任務都交給年輕員工,但對於需要細心、耐力去執行的長期專案,則優先交給年長的同事,因為他預設年輕人「靠不住」。
對女性員工的刻板印象:當需要安排人去做會議記錄、訪客接待、或組織團建活動時,主管可能會下意識地優先想到女性同事,因為他心中存在「女性比較細心、有親和力、擅長處理庶務」的刻板印象。反之,當有需要去外地出差、進行高強度談判的「硬仗」時,他則可能優先考慮男性同事。
結果:這種基於刻板印象的決策,限制了員工的發展機會。那位年輕員工可能其實非常有條理和責任心,卻沒有機會證明;那位女性同事可能極具談判天賦,卻總是被分配到輔助性的工作。這不僅對員工不公平,也讓公司無法人盡其才。
2. 個人生活上的例子:對特定國家旅客的預期
情境
你在熱門觀光景點(例如台北101或九份老街)的一家紀念品店工作,看到一群來自不同國家的遊客走進店裡。
刻板印象的體現
你腦中的標籤:你可能會快速地在心中為他們貼上標籤:
- • 「看到日本遊客,他們一定很有禮貌、很安靜,會買精緻的小東西。」
- • 「看到歐美遊客,他們可能比較隨性,喜歡問很多問題,對有文化特色的東西感興趣。」
- • 「看到中國或韓國遊客,他們可能講話比較大聲,喜歡集體行動,並且很會殺價。」
行為上的差異對待:基於這些刻板印象,你可能會對日本遊客輕聲細語、鞠躬哈腰;對歐美遊客準備好用英文介紹;而看到中韓遊客時,心裡則可能先有了防備,準備好應對殺價的場面。
結果:你用一個預設的範本去對待一群完全不同的人,而忽略了他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那位日本遊客可能其實很活潑;那位歐美遊客可能中文流利且不喜歡被打擾;而那群中韓遊客可能從頭到尾都安靜且有禮貌地購物。你的刻板印象讓你無法提供真正貼心、個人化的服務,甚至可能因為不恰當的預設而冒犯到客人。
3. 人際關係上的例子:對不同星座或血型的人的成見
情境
你透過朋友介紹,認識了一位新朋友。在聊天中,你得知他是「處女座,A型」。
刻板印象的體現
你腦中的標籤:你心中立刻浮現出一系列從星座、血型文章上看來的標籤:「處女座A型啊,那他一定很龜毛、有潔癖、愛挑剔、做事一板一眼、而且內心小劇場很多。」
後續互動的濾鏡:在接下來的相處中,你會戴上這個「濾鏡」去觀察他。
- • 如果他整理了一下桌面:你會想:「看吧!果然有潔癖。」
- • 如果他對某件事提出不同看法:你會想:「唉,處女座就是愛挑剔。」
- • 如果他稍微沉默了一下:你會想:「他一定又在內心上演什麼糾結戲碼了。」
忽略真實面貌:你會不斷地尋找證據來印證你的刻板印象(這也結合了「確認偏誤」),而對於那些不符合標籤的行為(例如他其實很大方、很隨和),則會選擇性地忽略。
結果:你完全沒有給自己一個機會去認識「這個人」的真實樣貌,而是和你自己腦中關於「處女座A型」的幻影在互動。這種基於星座、血型等標籤的刻板印象,常常阻礙了我們建立真誠、深入的人際關係。
如何避免或減輕刻板印象?
意識到自己的偏誤
這是最重要的一步。誠實地承認自己也存在刻板印象。當你腦中浮現一個關於某群體的標籤時,捕捉到它,並告訴自己:「這是一個刻板印象,它不等於事實。」
增加與不同群體的真實接觸
偏見和刻板印象在無知和距離中滋生。主動去認識、接觸、了解那些與你不同背景的人。當你生活中有許多真實、立體的「個體」案例時,那些單薄、扁平的「群體」標籤就會不攻自破。
專注於「個人」,而非「群體」標籤
在與人互動時,刻意提醒自己去發現對方獨特的特質。問自己:「眼前『這個人』的興趣是什麼?他的個性如何?他的經歷是什麼?」而不是想:「『這個群體』的人是怎麼樣的?」
尋找反例,挑戰刻板印象
主動去尋找那些不符合你刻板印象的例子。例如,如果你認為「工程師都很木訥」,就去看看那些能言善道、興趣廣泛的工程師的訪談。這能幫助你認識到,任何群體內部都存在巨大的多樣性。
練習換位思考
試著從你所抱持刻板印象的那個群體的角度看世界。想像一下,如果你因為自己的性別、籍貫或職業,而不斷被人貼上不實的標籤,你會是什麼感受?這種同理心的練習,能有效降低我們輕易使用標籤的意願。
獲取更多元的資訊
避免只從單一或充滿偏見的來源獲取資訊(例如某些內容農場、特定的媒體或社團)。廣泛地閱讀、觀看,能幫助你建立一個更複雜、更接近現實的世界觀。
刻板印象是天性,難以完全根除,但我們可以透過持續的努力來減輕其負面影響。 透過這些方法,我們可以訓練自己的大腦,減少走「認知捷徑」的惰性,學會用一個更開放、更公平、也更精準的視角去看待身邊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