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謬誤
Genetic Fallacy

什麼是起源謬誤 (Genetic Fallacy)?
起源謬誤是一種邏輯謬誤,指的是僅僅根據某個觀點、事物或人物的來源或歷史,就對其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而完全忽略了其本身的實質內容、優點或證據。
這個謬誤的核心問題在於,它預設了一個事物的「出身」或「起源」必然決定了它「現在」的品質或真偽。然而,一個想法、一個產品或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由其自身的特質來評斷,而不是由它的源頭來決定。
經典例子
「福斯金龜車是在納粹德國時期開發的,所以它一定是一台很糟糕的車。」這就是一個謬誤,因為汽車的工程品質與其誕生的政治背景沒有必然的邏輯關聯。
一個事物的價值應該由其自身的特質來評斷,而不是由它的源頭來決定。
起源謬誤 vs 人身攻擊
人身攻擊 (Ad Hominem)
攻擊「提出論點的人」
起源謬誤 (Genetic Fallacy)
攻擊「論點或事物本身的出處或來源」
三種情境下的例子
1. 工作上的例子
情境
在一次腦力激盪會議上,一位年輕的企劃提出了一個創新的行銷點子。
資深主管的回應 (起源謬誤)
「你這個點子的靈感,是來自你下班後在玩的那個手機遊戲嗎?我們現在是在規劃一個數百萬預算的嚴肅商業專案,你怎麼能把電玩那種小孩子玩的東西當成參考來源?這太不專業了,想法肯定也很淺薄,不用再討論了。」
分析:這位主管犯了起源謬誤。他完全沒有評估這個行銷點子本身的創意、可行性、或潛在效益。他僅僅因為這個點子的來源(一個手機遊戲)是他所輕視的,就直接否定了這個點子本身的價值。一個好的創意可以來自任何地方,無論是經典文學還是手機遊戲,它的來源不應該成為評斷其優劣的唯一標準。
2. 個人生活上的例子
情境
一位朋友向你推薦一首歌,而你對這位歌手的經紀公司有負面印象。
你的回應 (起源謬誤)
「喔,這首歌是那個『偶像工廠』經紀公司旗下的新人唱的啊?那家公司專門搞一些沒實力的流量明星,歌肯定也沒什麼深度,都是商業化的口水歌,我不聽。」
分析:這也是起源謬誤。你沒有去聆聽並評斷這首歌本身的旋律、歌詞、編曲或歌手的演繹,而是僅憑它來自於一家你印象不好的經紀公司(來源),就預先判定這首歌「肯定沒深度」。即使一家公司過去的產品普遍不佳,也不代表它推出的每一個新產品都必然不好。這首歌的藝術價值應該由其本身來決定,而非其「出身」。
3. 人際關係上的例子
情境
伴侶之間發生爭執,其中一方嘗試使用從書上學來的溝通技巧來化解衝突。
另一方的回應 (起源謬誤)
「你不要跟我講這套!你現在說話的口氣和用詞,根本就是從你最近在看的那本《如何搞定你的另一半》的書上學來的吧?你用這種書上教的話術來對我,你覺得很真誠嗎?我感覺超假的,我不想聽。」
分析:這位伴侶犯了起源謬誤。他(她)拒絕溝通,並不是因為對方說的內容沒有道理或沒有幫助,而是因為他(她)認定這個溝通方式的來源(一本兩性關係的書籍)是「不真誠的」、「是話術」。一個有效的溝通技巧,無論是從書上學來、從諮商師那裡學來,還是自己領悟的,只要能幫助解決問題,它本身就是有價值的。僅僅因為這個技巧是「學來的」,就否定其在當下互動中的有效性和真誠性,這就是攻擊了行為的「起源」,而非行為本身。
如何應對起源謬誤?
將焦點拉回實質
強調應該「就事論事」。可以說:「我們先不管這個想法是從哪裡來的,我們來看看這個想法本身好不好?」
肯定來源並轉移重點
「是的,我的靈感確實來自於...,但我認為它在...方面很有價值,我們可以討論一下這個價值本身嗎?」
點出謬誤本身
「一個東西的來源,不一定就代表了它的好壞,對吧?或許我們應該給它一個機會,看看它本身的表現。」
參考資料
詳細的起源謬誤定義、類型與相關討論
起源謬誤僅僅根據事物的來源或歷史就對其做出判斷,而忽略其實質內容。 記住要將焦點拉回實質,肯定來源並轉移重點,並適當地點出謬誤本身。